字的五行有什么规律?
这个问题,我几年前答过了,今天再看一遍,加以补充。 汉字的五行属性,来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书中,“木”、“火”等五行的命名,是有依据的。比如“木”字底的字形,都是木本植物的象形文字,而“火”的字形就是拿烧红的木条做的象形文字等等。 也就是说,在许慎时代,汉字的五行是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但是近代以来,人们发现用简单的象形方法来给汉字定位五行并不准确,于是提出了新说。比如李约瑟就认为,中国的五行理论源自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水、火、土、空气),因为古代中国没有建立完整的物理学体系,于是在自然认知上受到了希伯来文明的影响。“金”“土”“水”“火”的五行基础就被打上了西方科学的印记。此外他还认为“金”对应西方的金属,“水”对应西方的水。 李约瑟之后,又有学者对汉字的五行进行研究。他们大多认为,汉字的五行属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确立的,其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汉代,阴阳五行学说达到了巅峰,很多汉字都被赋予了五行属性(见郑万耕《汉代五行述论》)。而且在这个时代,五德终始说被广泛采用,这也影响了汉字的五行属性(“德”字,在汉代就被认为属土)。
关于汉字的五行归属,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在汉代及汉代以后,随着阴阳五行学说不断成熟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汉字五行开始定型。但是在先秦,字火的五行属性并不是定论,李零认为它属于离,也就是火;郭沫若则认为属炎,即太阳之火。 除了以上分类,还有人把汉字分为东、南、西、北四极和中央五方,再分别与五行相配,得出另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忽视了汉字造字的基本规律,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现代学者多不予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