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旗的故事有哪些?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为了“征得”新中国的国旗图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之前,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消息一公布,就收到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它们或是以星、或是以五角星为图案构想的中心。周恩来将这些国旗图案印成样本分发给每一个代表,代表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共识:以五星为好。但对五星的大小、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又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方案。
经过周恩来等再三推敲比对,最后确定了一个方案,但对这个图案也还是没有定下来,有的代表觉得四个小五角星围绕着一个大星,象征着各阶级团结在党的周围,但也有人觉得还是大小一样好看。与会的解放军代表粟裕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这个意见(指大星加小星),这更能表现平等,也更能表现出团结在一旗之下。”
代表们对此表示认同,五星红旗就这样诞生了,但对图案的具体技术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毛涤纶料做的图案颜色不够鲜亮,图案中四颗小星的正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也不够准确。这些都需要落实、修改。所以,有关人员回到北京后,就请清华大学的张仃和周令钊对选定的国旗图案进行了改进。
张仃和周令钊认真研究了最初报送的国旗图案,对有争议的图案设计之处,听取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又多次进行了调整,然后他们把修改后的图案画在了细麻布上。再选料、再放大。在制作时,又有了新问题。当时正值国庆前夕,北京城到处都需要扎彩,红旗已经使用了数不清的块儿,他们想找到一块红布已十分困难,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一匹毛呢。于是,张仃和周令钊连夜裁制、绣绘,赶制成一幅国旗的样版。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通过决议,确定以该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就是今天国人乃至世界人民所见到的五星红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