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假期结局是什么?
故事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主人公的命运,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如巴黎地铁的拥挤、警察的粗暴,来展现巴黎生活的另一面。这样就淡化了影片的戏剧性,突出它的纪实性,同时又使影片的剧情显得更真实。导演有意选择了两个并不属于富裕阶层的小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这也是为影片营造一种现实感。
作为一部喜剧片,它的笑料主要是从人物的命运挫折中产生的。如女主角米丽娅姆,从美国回到巴黎后屡遭打击,工作不能令她满意,情场失意,连房东和警察也欺负她,这些事本身就具有讽刺性,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放大了。
影片中的许多段落,虽然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一个独立的故事讲,但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主人公服务。女主角米丽娅姆是影片的核心人物,虽然她和男主角雅克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雅克的故事只是为米丽娅姆服务的。雅克在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好男人”的形象,他帮助米丽娅姆寻找工作、约会,甚至在米丽娅姆的前任情人闯进房间的时候,还像个绅士般地主动回避。他在片中一直推动着米丽娅姆走出情感危机,他帮米丽娅姆解决实际困难,使米丽娅姆的现状有所好转。在影片的后半段,雅克和米丽娅姆一起去找米丽娅姆从前的上司,这段情节使雅克的形象进一步强化,观众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白马王子”,但事实上在影片结尾,雅克被揭示成一个“花花公子”。导演在这里使用了“偷天换日”的手法,在没有损害喜剧基本元素“好男人”、“坏女郎”和“好女郎”的基础上,使影片在故事和主题上又增加了现实主义的因素。
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塞纳河上的游艇中相拥而眠,暗示他们的关系将要改变,这和后来揭示雅克是个“花花公子”的情节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了幽默效果,使影片达到一个高潮。在片尾字幕进行的时候,画外音中还传出雅克和米丽娅姆在说话的声音,似乎在暗示着他们后来的命运。导演有意使观众为影片的结局感到意外,这表明他对传统的电影叙事美学提出了挑战。在故事剧作上,他把结局藏得很深,使观众和剧中人一样,为一个假象所迷惑,而这种意外的效果为影片增色不少。(《综艺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