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有哪些演员去逝?
黄玉珠去逝
黄玉珠,著名潮剧旦角演员、潮剧教育家。潮安县彩塘乡人。1925年出生,自幼喜爱潮剧,1938年拜潮州著名男花旦李有存为师,1940年,未满双龄的“黄玉珠”便挑起了潮州另一著名老倌陈怡斌领导的怡梨剧团大梁,饰演了《三伯奇》中的朱素贞、《黄氏亡夫》中的黄氏夫人和《龙凤宝阁》中的李淑珍。
1952年,广东军区南海文工团在潮州组建潮剧队,黄玉珠被文工会选中,随队前往广州演出,1953年又率队赴北京汇演,受到中宣部和文化部的通令嘉奖。1955年11月,她随队在江西赣州演出途中,不幸被疾驶的卡车相撞身负重伤,经抢救幸免于难。
黄玉珠先后在广东潮剧团和汕头戏曲学校任教,1984年退休。
陈学希先生
我国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潮剧教育家陈学希同志,因病于2002年1月7日下午四时五十分在泰国曼谷逝世,终年86岁。
陈学希同志,广东省普宁县人,潮剧表演艺术的优秀继承者,著名小生演员,1958年被广东省文化局定为潮剧四大流派“陈韩苏郭”的“陈派”创始人。他表演艺术严谨细腻,有浓郁的传统风格。他的唱腔既优美嘹亮,又宛转悠扬,韵味十足,有“金嗓子”之美称。主演代表剧目有潮剧《赵宠写状》片断,潮剧电影艺术片《芦荡火种》,灌制唱片《金花牧羊》和《赵宠写状》等。50年代中以潮剧为国宾作专场演出和到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大城市演出,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称赞。
1950年,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随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文工团潮剧队,1954年转业后参加广东省潮剧团的工作,先后历任演员、艺术指导和艺术顾问。1959年以后,他调广东省戏曲学校任教,1962年调广东省潮剧团,先后在剧中担纲演出了潮剧《芦林会》、《赵宠写状》、《江姐》、《白毛女》、《红灯记》等剧目。1979年以后又在潮剧《金花牧羊》、《芦荡火种》、《玉堂春》、《芦林会》、《辞郎洲》、《韩俊卿告状》、《陈三五娘》、《金花乱弹》、《梅占送茶》、《八宝与牡丹》、《柴房会》、《告亲夫》、《柴房会》等剧目中演出。还和电影艺术片《荔镜记》中洪若梅一角的韩淑英同志合作,根据原剧目中的片断重新创作排演了潮剧《柴房会》和潮剧《告亲夫》,为该剧目增添的艺术光彩起了重要作用。
陈学希同志还是潮剧理论研究者,多次发表有关潮剧发展历史和唱腔艺术研究的论文,为潮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5月离休。
郑志良先生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郑志良同志,因病于2010年02月03日晚10时59分在汕头逝世,终年79岁。
郑志良同志,广东省汕头市人。潮剧表演艺术的优秀继承者,著名潮剧武生、小生演员,1958年曾被广东省文化局定为潮剧“四大流派”:“陈、韩、苏、郭”的“郭派”主要传人。他曾在著名潮剧剧本《荆钗记》中扮演皇甫少华一角,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主演代表剧目有《荆钗记》、《辞郎洲》、《岳银瓶》、《柳毅传书》、《金花牧羊》、《柴房会》、《岳飞》、《赵氏孤儿》、《陈大六认母》、《刘胡兰》、《龙凤宝阁》等。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