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帮助日本?
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是 “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世界工厂,英法苏德日是多强。苏联虽然有庞大的领土、人口和军事力量,但经济崩溃,百业待兴。英国的工业产能和军事力量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遭受了灭顶之灾。
美国此时正在为苏联的强大和共产主义担忧,斯大林确实也主张世界革命,与资本主义一争高下。为了对抗苏联,同时也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和价值观,以及弥补自身军工生产的市场空档,美国不得不拉拢西欧和日本。于是,马歇尔计划在1947-1951年投入130亿美元,援助了欧洲18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 “一超多强”中能为美国提供大量有生力量和军需物质的只有日本。因此美国不得不转变对 日本的处置方针。1951年,美日缔结和约,日本获得独立。美日《共同防卫合作协定》也同时签署。
日本在1952年正式完成战后媾和。在《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体制下,日本和平宪法和 “无核三原则”使日本能够专注经济发展,在 20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1960年,美日缔结《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 “维持日本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开始 “正常国家化”和外交 “多边化”进程。1972年,在日本与苏联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改善与北京的关系后,在中美尚未建交、美国尚未从越南脱身之际,尼克松访问日本,确定了 “美日共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的关系。
因此在50-60年代,日本依靠美国的保护、和平宪法以及东亚和西南亚的和平环境专注经济发展,成为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在日美关系中的分量和发言权空前增大。美国则凭借与日本缔结的众多军事、经济和科技协定,使日本成为其“后方基地”,从日本获得 80%以上的军需品、近一半的军工生产和 95%以上的军需劳力,使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减少投入和伤亡,降低了战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