吽五行属什么?
“吽”是梵文音译,读作“hong"第四声。 梵文的原始发音早已失传,现在的读音都是后来研究出来的拟音。根据不同的语境,“吽”有不同的含义和写法。比如密宗的咒语里经常用“嗡啊吽”来代表佛、法、僧三宝的意思;在藏语和尼泊尔语中,表示攻击性的动词就是发“吽”这个音(具体如何翻译中文,需要考虑语境)——比如电影《少林寺》里面,和尚们用木剑打坏人的头时说的“吽!”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语音不同,为了便于念诵又产生了不同的变体,比如按照汉代的注音,这个字的正确音应该是“乌”音,因此人们将其写作“唵”以表示与梵文字形相类似;而到了唐代,当时的官方音韵学认为是“乌”的上音而非“唔”的下音,于是该字被改成了“欧”或“哇”等现代汉语发音接近于“轰”的字形。至于现在大家常用的“吽”字,则是明代以后形成的形音体。 因此,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个字最初可能是由一个攻击性动词演变而来的,之后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不同的地域演变成了不同的读音以及字形,再进一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各种含义。
总之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建议题主去查一查相关的学术资料,或者私信我再问我好了~~ 我也是看了一堆相关资料才整理出上面那些内容的(ง •̀_•́)ง
附:部分参考书籍 1.王靖慧著:《佛陀的智慧──佛陀说法的语音学背景及其分析》,台北:法鼓文化事业基金会,2007年6月初版;
2.王靖慧编著:《巴利经典选读》第一册,高雄:法鼓人文书系,2004年12月第二版重印/初版;
3.[日]小川绵治:《梵汉对译阿含经用语辞典》,东京:大东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4.马提雅尔著/〔英〕A·R·韦斯德译注:《自嘲集》,陈恒伯校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月第1次印刷;
5.刘广宁译:【罗马尼亚】埃米内斯库着:《摩奴法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6.杨荫浏、严澄编:《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三卷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叶舒宪编:《〈西游记〉的奇幻世界:中西比较的文化阐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8.张乃贵主编:《敦煌学概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