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是指什么?
你说的应该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中的“水” 古代人把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分为五类,叫作“五行”;后来五行被用来描述世间万物的性质和作用。 五行,又称「五德」。中国古代民间有一种说法,为黄帝所制,用于解释社会现象、预示国家政体的变迁,认为具有这五行的特性或具备这五行的性质的事物,能够控制或影响其他有相关性质的事物。这个理论起源于对宇宙形成及万物的起源的猜测,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套用于解释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系统,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直到近代才逐渐被淘汰。
根据《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五行有五种物质属性,也就是水、火、木、金、土,以及各属对应的作用是滋润向下、燃烧向上、弯曲伸展、改革变化、滋养万物。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序》里:「昔在舜帝,五十载,乃克敷育庶类,咸若有功。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古时期尧舜在位的时候,经过五十年的时间,终于能治理好天下众人了,他们命令羲和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季节时令。文中提到的「历象日月星辰」其实就是最早的五行思想。 而到了西周初年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首次以五行分别形容十二个月的特点。比如正月「其气风」,二月「其气雨」,三月「其气雷」等等,这便是将五行与四季、二十四节气进行联系的开始。
至于为什么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五种不同的自然属性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说法,但是其中有一个故事可以供你参考。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会稽山上与群臣共同祭祀上天时,天帝就授予他一个宝鼎,上面刻着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就是今天所说的五行;而金、木、水、火、土又分别对应的颜色是白、青、黑、赤、黄,于是古人就把五种元素分别对应五种色彩,进而形成了后世常见的五色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