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五行属性是什么?
一、圣的本义 1.最伟大的人,品德智慧最高超的人;圣人。如《庄子·天下》:“昔者,庄周见宋君,曰‘愿闻行业(行与业通用),道术(同上),仁义’。宋君曰‘愿闻圣人'……孔子曰‘丘,圣人之徒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皇帝既殁(死亡),封皇子及诸侯公子、公主、王子弟公卿相列侯大庶长等皆通为诸侯”。
2.帝王自谓;称帝者。《汉书·高帝纪下》:“群臣饮胜,故奉天子法驾即位康宫,欲为天子,急击勿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以圣主受命而兴,故号曰圣”。《魏书·乐志》:“始光元年五月丁酉诏曰:朕自肇造区夏,奄十六州,虽圣德广被,群生咸悦,而天意未允,寇贼犹炽。是知凶党之人,敢有异望,亦由世祖之末,恩泽寡施”。《宋史·太祖纪二》:“己巳,太祖御讲武殿,召宰辅审览新定制度,亲画二圣(太宗和穆皇后)御容,置景灵宫”。
3.对神仙的尊称或自称;指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汉书·郊祀志上》:“又作金人,以象天主;而削去秦所刻篆”。颜师古注引晋灼曰:“今太一坛上有金仙人像也。汉世以铜人为仙人之像,置之殿内。天汉四年,东方朔上书言:‘前庙称天上帝,后殿称黄金人,不称’。武帝令朔议,朔以为可削去秦所刻篆'”。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若夫缀学鸿富,孰若孟坚?而述事广博,岂逊杨雄?而孟坚序述详明,而不入能品,乃以‘圣文'为称,何哉?” 4.对圣贤的尊称。《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促。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晓苍范之茫昧兮,知鬼神之罔两”。王逸 注:“圣人体道,与物冥化,出有入无,不知其终始者也"。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是以著述者各写其所见,后世作者不能避此病焉”。
二、圣人的定义 根据以上解释可知,所谓圣人是指德行智慧极高,能够与天道合一的人,所以圣人的核心就是“合道”二字。那么什么是道呢?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的存在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方式。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观察到的东西。因为它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奥秘,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能观察到它的存在状态。这就是老子所谓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含义所在。 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也就是道在世间的一个具体表现形态之一——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的本质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法则的体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所以,我们只要遵循了自然的规律,就可以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人生体验;相反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界的法则,那么就会遭到惨痛的报应或者灭亡的下场...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三、圣人与佛陀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前面的一篇问答中做过详细的阐述,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总之我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佛教在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化的佛教,这个中国化的佛教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佛祖释迦牟尼视为圣人进行供奉与崇拜,而不是像印度那样将佛当做神来祭拜。但是,佛教在中国的这种发展状况,却遭到了许多正统佛教人士的反对甚至是攻击。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了戒律的要求和精神实质的;同时他们还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所致——“圣人”这个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而佛教则诞生于国外,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对待佛教的问题上也应该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来处理才对呀!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从佛法本身来看的话,佛菩萨都是已经觉悟了的人,他们已经超越了六道轮回之苦,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他们不需要再通过祭祀等方式来祈求佛菩萨的帮助,从而获得解脱之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中所说的诸佛菩萨以及阿罗汉们并不是什么“圣人”,只不过是在修行过程中证得了果位而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