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五行属什么?
笙,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金石文《姜子牙刻辞甲胄》。该铭文作“ ”(今或误作“ ”),为象形文字。其中“ ”像笙管弯曲之形;“ ”像笙簧的形状;“ ”是“十”字的变形,表示笙由十个陶制的笙篓组成。此铭文中还第一次出现了“龢”字,即后世所谓之“律吕”(乐律)。 由此可知: 1、西周初期,就有了“笙”这一乐器名称和制作材料; 2、西周初期,已有十个笙管的“笙”出现并使用于军乐之中了。那么当时是不是已经有了更多的笙管笙呢?应该不会只有这么少吧!否则,怎么能够“合奏”啊?
3、“龢”,这个字在商代甲骨文里就出现了。其意为调音。可见,西周早期,我国古代人民对乐律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了。 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古乐器图像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笙的实物图。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绘漆瑟上的乐舞图、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壁画中的乐舞图等等都可以见到很多笙的影子。这些图中都只有三簧一吹口,显然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三孔十一簧”的古笙了。 三簧一吹口的笙一直延续至唐宋时期没有大的改变。 到了元明时期,这种古笙又产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簧片数量,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四簧十二簧乃至十六簧的笙。另一种是在原有笙的基础上将两个排箫般的竹哨装在笙管的上端,从而使发音更为高亢明亮,便于演奏,也易于演奏者发声试音。这种笙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流传和使用着。只不过现在人们一般喜欢将它称之为“排笙”或是“喇叭笙”罢了。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民间传统乐器,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比如笛子和箫等就是如此。所以说,今天的许多乐器,实际上都是由古代的某一两种乐器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或多几种乐器,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这两种乐器究竟是怎样的发展演变的,我想这还有待于今后我们的考古专家去进一步发掘研究。 因此我认为:笙的属性和渊源应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