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在五行中属什么?
“候”字,从人从后(後)。 侯,象形文字.本义:古代帝王的诸侯爵位或封邑
五行为火。 在《康熙字典》里关于这个字的解释是: “古文侯字”“篆文侯字”。说明这个文字是从古时候就有的象形文字了。
甲骨文中和金文中的侯、矦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箭靶的意思,表示用箭来射击的人。 所以五行为土。 只是后来演变成了爵位或者封地,所以被赋予了火的属性。
在古代,王与侯是一个级别的存在;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记载有“侯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故事。。。 这二字在古时都是有着土属性的含义存在的! 现在一般人都以为“侯”为火属性,其实这是不对滴~ 再来说说这个五行的火与土之间的关系吧~~~ 五行之间是有生克制化的关系的。其中相生关系分别是: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分别为: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这两个具有土属性的汉字归到火行呢?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生助的关系吗?不是的!因为火生土,而土是不可以生金的~所以这里不存在着相生的关系。因此这里的火并非是生助的含义。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二者的形状相似导致的火与土之间的感应了吗?也不是。因为在金文时期这二字的外形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真是这样的原因的话,那么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二人的外形就应该渐渐趋同才是呀…… 可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啊。
那到底是什么的原因呢?根据我的研究分析,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回事: 当“候”用作动词去“站岗放哨”的时候,它所表达出来的那个形态很像是在地上放置的一个土堆,于是人们便觉得“候”像土,所以就把它归于土的行列了~~~~ 而“矦”在古时的形状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但是它在作动词时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放箭的人以及他放的箭靶子,尤其是金文的“矦”,它的上部很像是人在射箭前的姿势,下部则很像是人的腿…… 所以说,古人之所以会把“矦”归于火的行列,是因为它与火的外部形态有相似之处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