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属于五行什么?
“邦”字,是“封”的本字。从字体结构上看,甲骨文的两个“阝”(封符),象城堡或城墙的样子;金文“邦”字右边的“阝”,像建城后加宽的街道,而左边的“阝”,则像城门里的瓮城。西周的“邦”字,在两边“阝”的中间,加了三个竖点,以表示城内有三座高耸的塔楼;春秋时期的“邦”字,右边“阝”的上面一点,又变成了一个短横,这可能是因为加点的字形容易与“邑”字混淆的缘故。可见,“邦”字是一个会意字。
《说文》解释为:“邦者,国也。”“国”字的古文写作“㫃”。《周礼·大司乐》注曰:“五声,宫、商、角、徴、羽。”其中,“宫”属土,“商”属金,“角”属木,“徴”属火,“羽”属水。古文字形上下的结构关系恰恰反映了这五种不同的声调。“邦”字的两边“阝”,左边代表的是宫音,右边代表的是羽音。“邦”字属于土、水两种五行。
从姓氏源流上看,汉代的应邵撰写的《风俗通义》中记载:“鲁穆公之母弟名为仲,仲兄弟六人,皆孟尝君相齐。其季父封武城侯。武城亭长,鲁人谓之‘仲’,姓‘诸葛’氏。”这段记载中的“仲”即诸葛亮之父诸葛瑾,由于他担任武城亭长的职务,所以又被称为“武城郡侯”。至于他的姓氏,据说是来源于母亲仲氏族司马氏,但这一说法似乎没有受到史料佐证。
那么,诸葛亮姓氏的起源就与鲁国的土地神“夷”有关了。《史记·六国年表序》中提到:“秦灭鲁,徙泗水郡于兖州,故齐地也。鲁公不会稽,庙食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旧鲁国之地改为泗水郡,并将祖先宗庙安置在那里,每年祭祀。这里的“泗”字,古代亦作“釐”,东汉学者应劭著《风俗通·祀典》中引用这段文字时说:“俗或以六月伏日,祭灶,及腊同受岁……今有祠社,无祀稷,盖稷为田神,不饮食也。社主土地,而灶乃居止之所,二者不可废。”显然,这里讲的“稷”就是后来的“后稷”,它是周人的祖先;而“社”则是土地之神。
孔子的祖先是周朝姬姓宗室,他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儿子伯禽,他的曾祖父叔梁纥是宋国司马,叔梁纥死后葬在曲阜少昊之墟,孔子长大后将其父墓迁到附近并重建墓地。后来,汉文帝时把少昊之墟列入汉高祖刘邦所在的陇西郡,因此这里的“社神”也就成了主神,而原来的土地神“稷”,则被放到副的位置,这就是后世所谓“社稷”并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