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五行属什么?
“迫”字的五行是水 ,繁体字為「迫」。《說文解字》中對此字的解釋如下: “迫”本義是指挤压、逼迫的意思。由於這個意思相當常用,所以在甲骨文中寫作「」,金文中變作「」「」,小篆中則作「」。至於「被迫」的「被」字,古時候也是兩個字,「」表示絲帛,「」表示用絲帛包裹東西,因為絲帛是用来打包的,所以有被動含義;在宋代蘇軾所著《禮記·檀弓》「子思曰:父爲兒織綿衣者,親情之至也。」一語中,「被」才專指覆蓋衣裳之物,而這些字後來都統一作「被」,並沿續至今。
我國古代把五行配屬五臟,其中屬水的器官為腎和膀胱,司膀胱氣化,津液出入。《醫宗寶鑑》載,「腎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歸之,其氣若游絲而生。」古人認為水和腎關係密切,且「腎」字从“水”,可見水和腎相互依存。腎還主骨生髓,通連大脑,對於智力和言語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古代將水、腎、齒、舌、口相配,稱為上澤。
《中庸》里有「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一句,這裡的中和就是水在其中的作用,它調和、濡潤著一切。《易經·謙卦》講到“地中有水”,《易經·蠱卦》講到“風行水上”,都是說水對自然界的重要性。 現代學者對此有不同見解,如錢玄同先生就提出應該重新檢討五行的本意以及與中西醫關係等問題。其說:「今以五行分配五脏,於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肾主水。然則土居中央,四邊皆有界限,豈能中央属土而四邊分屬金、木、水、火耶?」他還指出,西方醫學講的臟腑,和中醫所謂臟腑,是有別的,不能混為一談。他這樣說明中醫所稱的土,在西方醫學裏是無處可尋的,況且在中醫理論里,“土”也不是只配屬脾臟。因此他的結論是,五行配屬臟腑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