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的五行几画?
《康熙字典》中“腕”字条目下,注曰: “《唐韵》武患切(音晚)。《集韵》莫故切。并音午。《说文》本作���,手也。 又叶武五切,音午。《张九龄·海屿诗》形如燕尾薄,色似雁足消。整影遥侵汉,孤光远耀霄。 又叶明古切,音务。《韩愈·喜张十八秘书至兼寄封丘李给事中》紫皇朝宴赏,赤气起荧惑。自云生羽翼,何惧堕锋锷。
以上两则是“腕”字的异体字形和音义来源,可见上古时“腕”、“午”二字相通,但意义有别。前者指手腕部分,后者指大拇指末节。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经属之脏腑器官,在今日中医学教材中多称“心”而少言及“肺”;但其原始含义,在汉代王粲撰著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指得很清楚:“虚里,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别,名虚里,结于膻中,出入覆盂之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亦载:“手太阴之别,名虚里,去胸中行各五寸,动脉应手。”“虚里”之“虚”原当释为“肺”,此处作“心脏”解剖学的代称。
从上述资料来看,“虚里”者心肺之间的空隙也。这个空虚之处,可容手指徐缓地上下推进,故名“虚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虚”有七解,其中的三解是:①空的。②不真实的,虚假的。③谦虚。④客气话,用于称呼对方。⑤不用实词而用虚词。⑥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不全或丧失引起的病态表现。⑦心脏等部位产生的疾病征候群。
可见,从文字学角度来看,“虚”本非中医专用字;而从中医理论体系本身来看,“虚”也是涉及多个脏腑经脉的病证综称。 因此我认为,将手腕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病证统谓之“虚”,是有相当道理的,这样也可避免对病象描述上的语焉不详。所以,我建议将“腕”字的五行归属定为木,且读音仍为w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