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同类有几个?
“五行”最初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称之为“五行”(五,实指木); 后来发现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金和木两者之间存在相生关系——将它们合在一起称为“五行相”; 之后进一步发现,火生土,土生金,火与金也存在着相生关系——“五行相”也就变成了“五行相生”; 最后,因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又生了木,所以木就代表了“五行克”中的“克木”,而“五行相克”也就最终形成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象都是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 以乾卦为例:☰ 这样就组成了六个爻,以每三个为一组进行排列,则第一组分别为: (按阳上阴下顺序书写) 第二组分别为: 以此类推.... 所以,用三根横杆代表五行,每个横杆分别代表五行中的一行,每行的位置各不相同且不能重叠,这样的组合方式共有3×3×3=27种。 而每一个爻都代表着不同的时间点,一个时间点对应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六十四卦就一共代表了64中自然现象。 但是生活中又有许多自然现象是不能被简单地归类到这六十四种情况之中的,因此古人就采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方式对这两者进行了扩展。
其中阴阳表示的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五行则表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 两仪即阴阳,我们用--/---来表示; 四象即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四种天象,我们分别用↑ ↓表示; 八卦是由四个象位上下左右分别配以阴阳两种元素所得的结果,我们用■※○●←→表示。 这样我们就将天地之中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包含进来了,且每一组都各自对应一种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论体系被后世用来推演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我比较认同的解读应该是这样一种: 先人们观察到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并且采用了某种形式(祭祀、占卜等)与之互动从而得到了反馈信息。 这五种元素彼此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部结构,比如木生于火,火生土,所以木就是土的母亲。 而外部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便于记忆和实践,人们采取了一种简化的方式,就是用动物来形容每种元素的特点并进行排位,金排第一,木第二,水第三,火第四,土第五。 金代表西方的刚强,木代表东方的旺盛,水代表北方的滋润,火代表南方的炎热,土代表中央的厚重。 随着历史发展和实践丰富,人们逐渐认识到事物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有阴阳两种状态,于是就用阴阳性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八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它们是:
乾卦 ☰(☰)+☷=TAUC E 兑卦 ☱(☱)+☴=XSPV V 涣卦 ☲(☲)+☵=HEL P 谦卦 ☶(☶)+☱=[F]J R 豫卦 ☳(☳)+☴=DK C 随卦 ☵(☵)+☲=COM M 蛊卦 艮卦 ☶+☵=OX N 临卦 ☱+☵=J U D 泰卦 ☰+☱=T A U T 乾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