镱五行缺什么?
“镱”,金文=(钅、)(王、玉),表示“钟鼎文中的‘王’字有美玉之意”——即金文的“王”与玉文不同者,仅少一竖;而小篆的“镱”字,则由金文字形演化而来。 《说文解字·金部》:“镜,镜子的镜。从金,殸声。”“殸”指磬,古代乐器。用罄的声音来比喻镜子发出的光,可谓生动形象。
汉字的部首制度建立后,“镜”属“金部”。东汉许慎以“镜”为形声字,给“镜”字注出的读音是“古静切”,这个音接近于今天汉语拼音jìng。现代学者则多认为“镜”的古音为“见静切”,接近于今天汉语拼音jiàoɡǐnɡ。
“镜”的字形、字源演变如下: 上述字形,《康熙字典》收录作“鏡”,并指出此字亦作“鏡”。现在人们常写的“鏡”字,就是由此而来。
据现代学者考证,“镜”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末期,唐初盛行起来。唐朝时,由于政治上有“镜”字犯皇帝名的忌讳,所以“镜”写成“鏡”。后来因为“鏡”字繁难,还出现过“鼕”(读如“径”)字。宋朝以后,又都复回到“镜”字。 现在我们使用的“镜”字是简体字,简化过程中将左边偏旁“釒”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