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是五行什么?
“睿”,在《周易》里指代的是“先知”、“先见之明”的意思; 《尚书·大诰》里有“越在外服,溥有厥土,惠兹尔民”的话,其中的“睿”字也有这个意思。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们这些住在远方国土的诸侯啊!一定要善待你们的子民。” 所以,这个“睿”字,在汉代儒生编撰的《汉书·刑法志》里说,它是“治民之道”的一种,并且把“睿”和“礼”、“仁”、“义”一起并称为治理天下的“五政”。
也就是说,在汉朝人心里,“智慧”已经具有了“礼”、“仁”、“忠”等道德属性,成了“品德”的一部分。 那么,是不是到了汉朝,“聪明”就等于“品德高尚”了呢?不是这样的。
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注释《楚辞》的时候说:“言屈原聪明睿智而忠贞。”“睿”仍然是“明智”、“聪明”的意思,和“忠”完全搭不上边儿。 那是不是到了唐朝,“聪慧”就代表“道德高尚”了呢?也不是这样。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句“斯须九重真龙御,不得江山且为乐,睿哲玄功昭日月,周宣汉武盛唐德。”这里的“睿”依然是指称皇帝“圣明”的意思。
其实,直到清朝,“聪慧”才被官方正式确定为贬义词。清人赵翼在考证“愚笨”这个词时曾说:“尝以为笨者,至蠢之称也……然古人于拙智、笨慧二字,颇相混用的……”他提到的例子,就是杜甫的诗,其中“老愚”就是“天资愚笨”之意。 所以,从西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的时间里,“聪睿”几乎一直都是一个中性的词,既不特指聪明伶俐,也不必然表示智力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