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什么东东?
简单说,古人将世间万物的性质分为五种:金、木、水、火、土——五行,并认为这五种属性可以配属一切事物(比如方位有东木西金等),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导计算出每年的五行归属,以此作为预测各种事物的依据。 金对应西方白色,色白为金; 木对应东方青色,色青为木; 水对应北方黑色,色黑似水; 火对应南方红色,色红似火; 土对应中央黄色,色黄为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具有五行属性,即“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用以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许多生理现象,如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胃、秋养肺、冬养肾即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推测而得。
此外还有“病从外来”的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相通应,若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适应范围之外时,身体内部也会受牵连而起变化,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人体的影响。 所以中医看病时很注重问患者的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等,这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并不是指黄金白银这种具体物质。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描述的话,五行更接近于“五种元素”“五大生命体”或者“五大代谢途径”。也就是说古人在长期观察宇宙天地万物的基础上所发现的五类不同性质的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有子午流注图可见:子时属阴,寅时属阳,辰时阴阳交泰,午时阳气最盛……戌时属阳,亥时属阴,子时阴气最盛……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所以中医的子午流注也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时间医学,它认为不同时辰的身体反应是有差异的,因此治病或调养身体也要针对不同时辰的不同特点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