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取名五行属什么?
姓氏,一个传承自上古时代的姓氏文化符号;名字,伴随我们一生的姓名学信息载体。 姓者,姓也。人之命名,由姓而生。故《通志·氏族略序》云“姓别婚姻”、“姓所以别婚姻”。可见,姓的作用主要在于辨别家族血缘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则是对应女方的生殖器。这恰恰与上古时期的生育习俗相吻合——母系社会,孩子随母姓,且只知母亲而不知父亲,所谓“姓生氏”是也。然而随着父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姓的作用开始模糊,姓与氏之分也逐渐被淡化。
至于名,则是一个人在早期生命活动过程中逐步确立并固定使用的称呼标识。《礼记·冠义》有云:“冠者,礼之本也。”可见古人自弱冠之年(二十岁)起开始行成人之礼,此时才确立作为一个人的称谓,所谓“之名而已”(王符《潜夫论·释疑》)。当然,这种成年礼只是确立了个人的名誉和地位,真正的名字则是随着个人的成长和阅历的丰富逐步蕴涵于其中的。
从起源上看,人和动物一样有着先天赋予的本能性命名。《吕氏春秋·察今篇》记有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此人本指自己的剑掉到了水里,却误以为自己是在江上走过,因而自名为“涉”,其结果自然是“失其刀”了。这样的例子正说明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对命名这一行为本身进行自觉的反思了,并且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周秦时代,人们已经能很自如地运用文字给自己命名了。
由于文字的出现使个人命名的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使用文字给自己命名了。于是出现了同姓同名同字的现象,甚至同一姓、同一名或同一名中的几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的情况。这就为姓氏、名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丰富的文献材料,兼之以当今科学的文字学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