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子五行属什么?
“荩”字五行归木,因为“荩”的“辛”字旁属于金,在古代“金”“木”“水”“火”是有固定的排列顺序的,而现代的“金”“木”“水”“火”是按照西方的十二地支来相配的。 根据古代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水生木,而木生火;金属冷却液,而液体灭火。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看,“辛”加“氵”为“洗”(水),而“木”是燃烧的,所以“辛”旁边“木”为“爨”(火),因此“荩”属木,与丙丁南方离火和寅卯东方春木的关系一样。
“辛”旁是古代的火,而现在的是“丙”。 “丁”在古代是“火”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表示天干的第七位。 《说文》中有云:“薪,柴也。从草木。”段玉裁注曰:“今人谓草为草木。凡草木之名,有从‘莘’者,有从‘艸’者,古人所分,自有区别。”许慎所说的“从草木”的“薪”字,今天写作“新”。 由此可知,“辛”在古代也是表示“火焰”的意思。
五行学说,是古人把自然界中的东西赋予特定的含义,进行人为归类的方式之一。 《尚书》中就有“金木水火土”的说法;在《庄子·秋水篇》里也说:“五行、五德之次,王道之序也。” 从这个说法看,“五行”应该是属于“五才”(五种德行)的范畴。 《说文解字》中说:“物生曰行,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可见,这“五行”是指五种物质元素而言。 金木水火土,只是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而已。 但是,在古代,人们对这些属性不同的物质的认识并不单纯停留在其自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上。而是认为它们各自还代表了某个时期的某种社会政治道德价值取向,这种观念也是人们从现实生活经验中抽象总结出来的。
所以,“五行”实际上指的是五种具体事物的属性和功能;而“五德”则是指人们的品德应该遵循的五个规范。 “金水合德”“水木相生”“火盛土衰”等等,说的都是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