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弘五行属什么?
五行只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极为简单的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存在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的物质,并认为它们构成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现代科学早已证明五行是古人对于不同形态能量的概括和抽象,但中医用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却很少有人质疑其科学性。因为中医用五行来分析疾病和体质时确实能得出相当客观的结果。
比如,一个人长期熬夜,阳气不足,面色就会偏黄,情绪就容易失控,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阳虚体质;如果一个人恣情纵欲,耗伤肾精,就会出现骨痿(骨质疏松),齿枯发焦,腰膝酸软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肾虚症状…… 用五行来认识人体是非常简便的,也是容易为人所接受的,但是将五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就有个问题了——医生必须完全掌握五行的属性才能对症下药吗? 其实不用这样麻烦,历代医家已经总结出许多“同气相求”“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经验。这些经验不但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而且也符合现代科学的逻辑。
举个例子来说明“同气相求”的应用经验吧! 在中医文献中常可见到“实热者,宜凉血之剂以清热泻火,热郁血瘀者,宜活血散瘀解毒之品”这样的句子。 为什么是这样呢?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灵枢·经脉》),“胃与大肠相为表里”(《素问·五脏别论》),“肝与胆相表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心小肠相表里”(《灵枢·四时气》),“脾与胃相表理”(《黄帝内经》),“三焦膀胱相表里”(《灵枢·经脉 》)。 大肠和肺属于表里的脏腑,常常一起探讨。大肠的主津液,肺主肃降,如果肺部出现了高热,往往会导致大便干结,这一点现代人深有体会,在西医看来似乎毫无道理可讲,可是用中医的理论却能解释得通。这就是同气相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