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字五行属什么?
“挂”,繁体写作“挂”,《说文解字》:“掛,用丝缯悬物也。从糸(mì),告声。”本义是用丝带、丝线等悬挂物品。 《诗经·小雅·采芑序》:“兵车之属有五:甲胄之属谓盔;旄(máo)旒(liú)之属谓旗;旂(qí)旌之属谓之旃;羽葆之属谓之纛(dào);鼓鞞(pí)之属谓枹(fú)。”其中“鼓鞞之属谓枹”的“枹”字,古文字形如上图,即由“挂”演化而来,指代战争时士兵所持的鼓槌。
汉代的学者王充在解释这句诗的时候特别指出,“旍旗之上,必有髦牛;鼓鼙之中,必有枹木。”“旍”是“旌”的本字,这里指古代作战指挥用的旗帜。“纛”在古代是一种以鸡毛装饰的旗子。 “斾”也是古时的一种旗子。《仪礼·士昏礼》中有“乃障翳而祀兮,燔柴于泰昭;载旂茷于大庙兮,昭孝思之所仰。”郑玄注:“旂茷之旗,九斿之旂也。”贾公彦疏引李巡曰:“旂,画日月星辰者;茷,有羽毛者也。”可见“斾”“旆”和上面提到的“旌”,都象征了君主权威的神圣与伟大。 东汉文学家王逸注释屈原的《离骚》时说过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夫惟楚有才,能咏其德;惟楚有服,能宣其德。”“服”,就是“黻”的古字,衣冕之服。 古人以服饰的颜色区分尊卑等级。周代天子穿黑衣,诸侯赤帻纁裳。汉代皇帝戴皂帽,诸侯王则着朱冠。唐时亲王和一品官穿红衣服,二品官穿绿衣裳,八品九品穿蓝袍。清代皇帝穿着黄色衮冕,大臣们穿着补服,上书“孔雀”、“蟒”、“飞鱼”、“斗牛”等图案,分别表示文武百官的不同身份。这种通过服饰来表明身份的礼仪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所以王逸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及其贵族,大多有姓有氏,姓明确标记母系血统传承,氏专门用以标识家族功勋,如孙武生于吴国王室但其功业足以让他用孙氏)的人才和道德都具有最高标准,我们的衣服,也能很好展示这一点。 “挂”作为动词,还有“归属”的意思。《尔雅·释言》:“挂,谓连属也。”唐代学者郭璞注:“今胡语谓连属为‘挂’。” “挂”还通假作“诰”。《汉书·元后传》:“山阳哀王恽献虎符,曰‘王,制诏丞相:军六百里,离宫。’”颜师古注:“‘制诏’二字,凡言‘制诏’者,皆假‘挂’为之。”这一段说的是西汉王莽篡位前,假装奉天子之命发布诏书给汉丞相王恽,令其起兵造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