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字五行属什么?
“佗”字的五行属性,我翻了好多资料,最早出现的是在《康熙字典》里,上面标注着“五行为火”;后来查阅了宋《重编韵海》、明《字汇·正音》、清《康熙字典》和现代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现都写着"五行属木”或者“五行缺木”;而《辞源》和《古文字结构》却标注着“属火” 。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我觉得《康熙字典》的说法比较靠谱些。因为“佗”字本义是病名,属于“疾病”类字,而中医理论把自然界分为五行——“金、水、木、火、土”——分别对应五脏——肺、肾、肝、心、脾。中医又把疾病大致归为五种类型,称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与五脏和五行一一相对应。 其中,木属性的病证有123个,火属性的病证有88个……
“佗”字对应的疾症属“火”的可能性更大些。比如《庄子·大宗师》里有“夫子疾病”的说法,这里的“夫”就是“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越人入虢之邑,其夫人衣绮縠而出见越王……”这里“越人”也叫“佗”。 “越人”又称“翟(dí)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多称“佗”或“翟”。
秦统一天下以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律令”的政策,规定“佗”字读音tuo(第二声),意思是“另一个(的人)”,表示“他人、别的、不同的”义。 到了汉代,由于道教兴起,人们开始迷信“五行”,各种“五行配五行”纷纷出现,比如“五运论”“五星论”“五方论”…甚至还有“五脏论”,把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五行”联系起来。
因此有些医书上就把“佗”字的五行归属到了“木”。 而“火”的可能性反倒不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呢?我觉得可能是由于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土”部收录“佗”字时,误把“佗”字释为“他”(今本《说文解字》“他”字下引“佗”字皆作“他”),并且错误地把“佗”字归入了“土”部导致的。因为“他”字的古文写法跟“佗”字很像,只是少了下面一短横;而篆文字形更是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一笔划变成了一竖。
所以,《说文解字注》(清·朱骏声撰)也沿袭了《说文解字》的错误。此后,《康熙字典》等沿用错误,导致“佗”字五行属“土”的说法流传至今。 其实,无论“佗”字五行属“木”还是属“火”,都没有错,因为古代的五行说本来就很有漏洞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如果按“土”算就错了,因为“佗”字从来没有指“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