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在五行代表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中医理论里面是有五轮学说,但没有西医里面的瞳孔、虹膜和睫状体等概念。 古人根据眼眶的形状把眼睛大致分为5个部分,分别对应五脏: (1)目眦,即眼角,又叫血海,主于心; (2)眉,主脾; (3)上睛明,主肺; (4)四白,主胃; (5)下睛明,主大肠。 在《黄帝内经》中,对五脏与五官的关系记载如下: “肝开窍于目” 这句话好理解吧,就是说肝脏的功能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 “心其华在面”“肺之窍于鼻”“脾长于唇” 这几句不太好理解,先记住这句“脾长于唇”就行了。后面会解释。 最后一句: “肾其志在恐” 这句话跟眼睛没直接关系,不过也说得过去~
接着来聊聊中医里的五轮学说,它是建立在望诊基础上的,所以不能随便给别人乱抠。只有比较熟悉的中医师才会给你搭脉辨证后参考。 因为中医非常强调个体性,同一个症状可能有很多病因,同一类病也可能有很多症状表现,因此很难用西方哲学里那样一个精准的公式去计算出某个疾病某个症状的病因。 如果非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中医的理论,那也只能说是“相关”、“可能有关”之类的词汇,不可能很精确。 我读过的中医院校教材里没有提到过五轮学说的具体建立过程,只在书中提到它可以用于指导药物的选择。比如在治疗青光眼时,可以用活血化淤的药物来涂抹双眼,促使血液流通,降低眼压,这似乎可以理解为“以通为补”的原理。但是教材里也强调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方式。看来中医界内部也是不赞同用五轮学说给自己乱扣帽子瞎开药的。
说完了中医的眼五行,来说说现代科学对眼睛的研究。目前认为,人的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光学反射单位,也就是光在进入眼球之后,最先接触并形成反射的结构。每个光学反射单位由6个不同的结构组成,它们分别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发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视物。 而现在许多眼科医生研究的眼睛解剖学也都是从微观层面切入的,比如研究玻璃体变性引起的失明,就会切片观察玻璃体的纤维蛋白等等。如果从西医的视角来看,我们其实很难用“脏”这个字来定义眼球的结构,它更接近一个复杂的传感器,时刻追踪着外界的信号,并向大脑发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而形成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