榑属于五行属什么?
“榑”字,《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fú]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材坚实。②姓。 [bó] 古同“搏”,用手挤按。 “榑”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根据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把10天干和12地支搭配在一起,每60组为一个轮回。而“榑”字的五行属性就是这样确定的: 乙木生于申月,天干透庚金,金克木,五行缺火。
但,日干为乙木,属花草之木,有生长之感,需水来培养;且月干透出癸水,得令而旺,说明八字有水、木两旺之象。“榑”字的五行属性为:水生木。 又因为水生木,所以水木相生,五行流通有情。并且,柱中有戊土止水,有丙火暖木,所以水木之气旺盛无碍。
再看地支,时支坐卯为建禄,日支为亥为帝旺,年支与日支相合,月支与时支相冲,这些都是影响命运的格局。但是无论怎么样,“榑”字的五行属性是确定无疑的。 如果根据上述五行属性去选择佩带饰物的话,可以选择木质首饰,也可以用水晶类首饰(如黑曜石),或者黑色、蓝色的金属首饰,如黑钻石、墨翠等。不宜佩戴与“水木”相克或相克的饰品,比如不宜佩戴玉石类的饰品就不好,因为玉在五行中属土,而土是克制木的。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者的关系,是以木、火、土、金、水的形象来类比和归纳事物的属性,并假借其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关系,来反映各种事物之间相互的关联及各种现象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事物的复杂关系和变化规律。
所谓“五”为数之极,即在当时的思维过程中,认识到世界上的各类事物可分为五类,而这五类事物又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所谓“行”指运动变化,在秦汉时期的典籍中亦通作“徧行”,即比行使之行”,有运行、生长、执行等意。指五者是不断运行运动不止的实体。木、火、土、金、水并非仅仅指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表述五种不同的功能属性、运动趋向或运动状态。故在一般情况下,五行是阴阳的进一步分类;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理解为阴阳包涵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这五者的阴阳属性是不同的。
在河图、洛书等占卜形式中,五、六成对,“五六”乃天地之数,象征天地。地出于天,天数为阳,地数为阴。五行乃地之数,必须有阴阳五行加上六,即所谓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地九“。这九个数字再外加五个天数(一三五七九),为“六合”即自然界中天地兼有阴阳四种情况。
中医学用五行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分析病因病机,论证针灸及药物的性能和效用等,使中医学理论系统化、条理化,构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脏腑属性分阴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心包、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六腑属阳,两者合而叫“脏腑”。又将五脏再分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将人体五脏之间及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概括其相互联系,这种观点构成传统中医学系统理论的基础,贯穿于治疗疾病的各个具体辨证施治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