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五行属什么6?
玮(wěi)姓起源有二,分别出自姬姓和姜姓。 1.源于姬姓,出自唐尧时期诸侯国魏国,属于以国名为姓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国卿魏舒封邑于魏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其后以为氏。又据《通志·氏族略》云:“魏氏出姬姓”,即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第5子伯燮,受封于魏,史称魏武子,是春秋时魏国的奠基者。其子孙以魏为姓。
2.源於姜姓,来自神农氏炎帝的裔孙大戎所建的魏国,后为晋国所灭,国君失国,以国为姓。 迁徙分布 魏姓的繁衍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汉代以前,魏姓基本上集中在今天的陕西一带,这一带也是战国時魏国的所在地。西汉时,魏姓有一些人迁徙到了河南南阳,并在这个地方繁衍起来。西汉末年,西蜀地区出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叫魏延。他本为莽军小将,后归顺汉室,深得刘备、刘禅父子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凉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并在北伐曹魏时被诸葛亮任为丞相司马。可惜天妒英才,魏延后来被杨仪等人诬告谋反,遭诛杀。虽然魏延有反叛之名,但东汉末年的魏氏宗族还是因此而得以继续壮大,并在西蜀地区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动荡不安,魏姓也加入南迁的大队伍中,主要是在长江中游和江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一支迁居江南的世家大族在梁朝时与皇族联姻,使家族的地位更加显贵。隋唐以后,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魏姓人的足迹几乎遍布各地,并有不少人在外地为官,从而在当地落户生根。如今,魏姓在全国分布相当广泛,尤以河南省为多,大约每10个姓魏的人里就有3个是河南人。
郡望堂号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将原属京兆郡的魏阳县改为广平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广平郡为洺州。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冀州。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为真定府。金朝改为大名府。元朝时为彰德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大名府。清朝时为直隶大名府。民国二年(1913年),称大名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驻清丰县城。
堂号主要有“承恩”、“保善”、“贻燕”等。 “承恩堂”——这个堂号最早见于江西吉水魏氏宗祠,取义于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魏氏的诏书上“世受国恩,代兴文运”。作为明朝开国功臣魏哲后代的宗祠,“承恩堂”无疑是表示后裔们要永远记住祖先的功勋。
“葆善堂”——这个堂号的用意跟“承恩堂”差不多,也是强调继承祖辈的德行。“葆”字通假“保”,所以“葆善”也就是“保善(为善)”的意思。
“贻燕堂”——这个名字很诗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这是告诫后人不要忘本,就像燕子将窝搬到哪儿,它的儿孙就得跟着搬到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