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矾五行属什么?
伊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来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等。 姬姓是周朝国君的姓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追封父姬昌为文王,封弟姬度(周公旦)为鲁侯,其孙子姬伯禽承袭爵位,封于鲁地,史称“鲁公”。 鲁国是周代诸侯国,其地域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公元前256年被楚考烈王灭掉后,王室后裔以国为氏,称为鲁氏。这是姬姓名气的起源。 此外还有两个起源:一个是舜帝的儿子商均受封于虞,人称虞仲,其后子孙有以虞为姓的;另一个是春秋时,晋国有郤芮一族,因晋献公夺了其姬妾骊姬,故称郤芮。郤芮之族有的就以郤为姓。
汉朝以后,姓氏逐渐合二为一,但女子称姓,男子称氏。《通志》言:“男称氏女称姓”,可见古人对姓与氏的区别是很讲究的。 而伊姓恰恰是以姒姓为基础,改姓而来的。周室衰落后,有个叫国师的周大夫在去鲁的路上被国君赐死,国师的大儿子公孙偃(字景伯)逃到鲁国,鲁昭公将其赐姓宋。至于为什么赐姓宋而不是别的国,原因众说纷纭。
《史记·周本纪》中有段记载:“昭公二十年……齐高厚之卒也,而昭公少与子瓒和。”也就是说齐国的使者送来的礼单上,将昭公的生母叫作宋姬。此事被传为笑柄,昭公因此很生气,让国师的小儿子鞅跟从鲁国的桓公庙守陵,同时责令大臣们不再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宋姬”,而是恢复原来的姓氏。于是国师的后人便姓了宋。
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一统天下之后,把国姓“翟”作为姓氏使用。到了战国时期,魏惠王因为父亲魏武侯去世时殡于曲沃,所以自称“曲沃氏”。他的儿子魏安釐王即位后,又重新恢复了翟姓。而“曲沃”二字却保留下来,成为魏国的郡望。这样,魏国皇室就变成了“曲沃氏”了。
秦灭魏后,实行郡县制,将原魏国的地盘划分成了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其中,河东郡属太原郡管辖,治所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故“河东”又称“太原郡”。至汉文帝时,因河东郡位于省会长安的东北,所以称“太原郡”。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军起事,将凉州刺史部移至并州,辖境包括今天甘肃东南部以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河套地区。由此开始,并州的地理范围一直延续下来未变,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和高平陵石敬瑭引契丹兵入寇,才遭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