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属于五行属什么?
“缶”字,五行属性为土 (一)说文解字 “缶”篆书写作上图这样,从缶、从土。许慎《说文》释“缶”字:“缶,瓦器也。”“土”的意思就是陶器,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器具。所以,“缶”字的本义就是指古代一种装酒或盛水的器具,类似后来的缸或者坛子。
(二)字形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缶”字秦代小篆写法还有所保留古文字形,汉代隶书虽然有所变形,但仍然可以辨认;而唐代楷书则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宋代的行书亦然。现在的简化汉字,“缶”字变成了左中右结构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是“不”字,其实完全是误写!因为古文字里的“缶”字中间并不是“不”字。 我曾经在知乎上写过一篇专门讲“不”字的文章,“不”字在古代也是象形字,最早书写的样子如下图: “不”字在金文中像两个“口”字中间夹一个短横,这个短横代表的是手指按住的东西,整个字表示手按着的东西不能拿开的意思。所以,“不”的本意指阻止、拒绝,后引申为不行、没有等意。而“缶”指的就是可以用手指按住打开盖子取东西的罐、壶之类的容器,当然就可以引申出声音、乐曲、文章等范畴。
现在简化汉字“不”字中间的一竖,在现代汉语里指代了“人”,其实是完全脱离了原字形的。而且,这个字现在成了独体字,与“亻”或其他部首没有任何关系,这更是错的离谱!
在中华古老的星象文化中,紫微垣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天帝被称作紫薇星。天帝居住之处自然被称作紫宫或者紫禁。在紫宫正北门楼上有九颗星,呈半圆形排列,称作玉衡。这九颗星最当中一颗是北辰,就是北半星。北辰就是“普天之下,惟朕独尊”的至高无上象征,故此,九星所处之地就称作天枢宫。紫宫和天枢宫为宇宙之双宫,天坛皇穹宇的后殿就是象征天枢宫。它呈圆形,九根檐柱,象征九星。屋脊是黑色的,黑是水色,暗合五行的水能克火之理,用以保护主殿皇穹宇的安全。
天枢宫中央的北辰星君是尊星,供北门君神、北斗七星、真武九子、天皇星君等众仙。天枢宫的正北面也有一个宫殿,圆殿黄瓦,殿内供的是北斗星君、周天星宿和土公将。院内的石亭是祀五方大帝处,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中央土。四周围汉白玉栏杆,上面浮雕八十七种动物。这些都是北方的镇宅之神。在天枢宫东南面有个石亭,名曰:安汉。这名字出自道书:“天枢安汉,其力最神”。天枢指九星,安汉指汉高祖斩蛇起义建立汉朝,有“汉家王朝基业永固”之意。石亭的北面有石刻龙龟。龟驮着一个刻有天干地支图的玉坛盘。象征着龟灵而合大运,石亭的南边竖着两根石杠子,刻有十二个地支,名曰:“金光大柱”。因为地支属阴,支前有“阳爻”即木。故此,金木同在阴阳调和。
天枢宫东北方有座圆殿,殿中只设石台,台上置一巨大石坛,这是“封土坛”,亦称:“封祀大坛”,也就是古籍所说的“圜坛”封祀坛为祭地所用。北京的著名古建筑天坛的皇穹宇实际上就是仿照封祀大坛的样式修建的。殿内靠北面墙壁处供三皇像,是皇天上帝。东西两侧靠墙处各竖一石碣,东侧的碣上书“青阳左个”,是青龙、朱雀二宿之地;西侧的碣上书“明堂右个”,是白虎、玄武二宿之地。四宿代表四个方位。“左个”“右个”就是东宫和西宫。封祀坛的北面正中有两个金柱,柱顶是两个半圆形的“圆光斗子”,内塑十二个女乐及十二个飞天童子,名曰:“十二女娲”,是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童子象征十二个时辰。坛的南面正中间是一座“玉几”神位。玉几之上供“五方岳渎”,即五岳五渎,岳是山,渎是黄河、长江等大河,合称山川之神。东西两侧各有五个玉柱,东侧五柱是青龙位,西侧五柱是白虎位。分别立五天帝及四渎之神。
封土坛的南面有一眼八丈深的井,井旁有屋,上立牌坊,横额为“灵泉大井”。这里井如地脉,古人常取此井之水在祭天之时奠地。封土坛的东面是一个小园子,“圜天方地”的“地”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园内正中是一“镇坛龙桩”,上面刻龙和九个麟甲瑞兽。坛的西面是一座八角亭,是祭祀周甲星君之处,象征大地的辽阔。封土坛之南是神厨,在封祀坛祭地活动时,神厨内备有供品。神厨之后是一座三间大瓦房,内设三皇像位,正中是黄帝,左右分别是伏羲和神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