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五行是什么?
“子时”是指夜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即十二时辰中的“子”时,古代分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对应于现代的二十四小时,每个时辰相等。在十二时辰中,子时、丑时、寅时称为“三隅”;午、未时称为“二垣”(南辰北胃);申、酉、戌、亥、子、丑、寅、卯叫做“八极”;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九宫”。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子时在阴阳五行中是属阴的,在脏腑经络中属于胆经和肝经,在五音之中属羽;在情志中属忧;在色彩系统中是属黑;在天干地支中子是十干的首,所以子是阳极而阴穷。 《黄帝内经》云: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的,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法于阴阳”就是指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所以我们既要懂得“子时不生病”的道理,还要掌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方法。
一.未病先防
1.精神养生法
2.环境调养法
3.药物调理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外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体内某些功能的改变会通过一定的外部症状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这些外在的改变可以推测体内可能的病变。中医十分重视采集和分析病人的各种信息,包括望诊(观气色)、问诊(问病情)、闻诊(听声音)、切诊(摸脉象)等。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获得大量的诊断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找到疾病的征兆,甚至提前发现疾病的苗头。 所以你大可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脑,早一点休息,以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