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字五行属什么?
“犹”字的字义很多,而且随着使用场所不同,意思差别很大; 比如:
1.“犹豫”,这个意思是“迟疑不决、犹豫不定”的意思;
2.“犹”还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如“宛如”、“宛若”;
3.“犹”通“猷”,有“谋划、打算”的意思,如“绸缪”(绸缪的读音是chóu móu);
4.“犹”有“还、仍然”的意思,如“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用)”。 “犹”还有一个最常见的意思——“回忆”,即“想起过去的事情或情景”,这个意义下的“犹”,多用于书面语体中。
古汉语里的“犹”大多表示“回忆”这个意思,现代汉语里则多是表示“似乎、好像”的意思了,所以有人说“犹”是个“古意足而今意缺”的字。 那么,这个字到底应该表示什么样的含义呢?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如果表达的意思是“仿佛、好像”,那么就应该用“犹”,如果不清楚具体表达什么意思,那么就用“或”表示猜测;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猜一猜。 所以古人写文章的时候遇到不确定用什么词的时候会用“或”、“抑”之类的字来表示。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中,故名华阳洞;今谓华阴之北山者,以其近于京师而地名阳,故曰华阳洞。盖其处地之险,非世人所能到也……此洞世未有入者,余亦未能至……由洞口仰视洞额,以手摸之,大书‘华阳洞’三字。” 王安石这篇文章里使用了两个“或”字,第一个“或”表示推测,第二个“或”字表肯定。
在传统汉字中,“火”字底在下者代表有灼热感的地域,比如炉、锅、烈、炖等,而火字在上者,多表示有上升、腾空意向的光焰,比如炎、然、烧、焚、烤、照、灯、辉、热、焱等。而“犹”字从上面火字在上者,从下面火字在下者的原则判断,似乎无法解释“犹”字的得火之道。其实,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个矛盾,只是未做明确解释。近代,有学者解释说,这是因为“犹”字在造字之初,最初本义是表示一种动物(黄鼠狼)的缘故。
因为是动物,不是无生命的器皿,器皿只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火在下犹受之,而动物则会活动,有自主性,因此火在上“犹”可以主动接触受之。如果此解释成立,那么“犹”字的得火之道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人考证说:“犹”字本来是指一个人,因为在造字的时候,人们认为一个人在不停跑动时的身形与黄鼠狼比较像,所以后来就借用来指黄鼠狼了。如果是这样,则“犹”字取意于跑动的人,则“犹”字与火字的关系似乎就失去了合理性。
这个问题一时无法定夺。但是,如果仅从象形文字造字原理上进行逆推,在传统汉字中,除极个别字外,下面的部首都代表这个字的主要字义,上面的字体一般代表字的发音,即便上面的字体本身也有字义,其从属于下面的字体是肯定的。而“犹”字为上下结构,“火”字在“口”字下面,“火犹”二字,取“火”意还是取“犹”意?恐怕应该是取“火”意为主。
另外,《现代汉字字源字典》上说:“犹”字本义为犹疑的意思,“犹”是会意字,从心从尤,从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如果此说成立,那么“犹”字与“火”字更无关联,“犹”字的五行属性就不能定为火。还应看到,从古至今,没有关于“犹”字属火的文字记载。由此推测,“犹”字五行属性应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