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怎么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符号是什么?二是它们为什么叫做五行?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五行?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万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阴类的(阴性),一类是阳类的(阳性)。阴阳类的万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金、木、水、火、土(石)这类物质基础,它既是物质的也是运动着的。 五行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们为什么会称为五行? 关于五行的名称由来,有很多的说法,我在这里举几个代表性的说法。
1.“五行”的名称源自于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因为在古代天文工作中发现,太阳系由五种基本颜色组成,而五种颜色的顺序就是金、木、水、火、土,因此这五种颜色也就被命名为五行了。
2.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一种运输工具,比如“水运”中的“水”代表运货的大船;“火行”中的“火”代表长途运输的汽车等等,这些交通工具需要燃料才能运行,而燃料就是五行中所谓的“行”。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把那些需要“燃料”的运动都命名为五行属性质的名词。
3.五行中的“行”字本意就指行动的意思,所以这里的“行”指的是运动和变化的含义。而运动的本质就是能量的释放过程,因此五行也就可以解释为能量释放的过程了。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表现出来的一切运动和变化。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到这五种物质之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比相生也”,即“相生”。
“生”,是指“发生”,“生育”,“助长”。“比相生”,即比类、依次相生之意。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五者依次相生,循环不息。
二、“比相克也”,即“相克”或“相胜”。
“克”和“胜”,意为“克制”、“克服”。如,木为火之母,火多木少而反克母,谓之“刑母”;木多火少而反侮子,谓之“贼子”。“侮”和“贼”,即“反克”反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和“我克”的关系。
中医把五行的特性归纳如下:木曰曲直,即有生长、升发、条达之义,指木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而曲直的特性;火曰炎上,即有温热、升腾之义,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穑,有生化、承载、受纳之义,指土具有生化、长养、承载、受纳的特性;金曰从革,即从顺和变革之义,指金具有清洁、肃杀、收敛之性;水曰润下,即滋润和向下之义,指水具有滋润、下行、寒冷、闭藏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