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五行属什么6?

庞贝庞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大义》云: “天地初生,元气混混沌沌,氤氲象形为水、火、土、金、木五气; 阴阳二气,由是化生。故曰五行。” “五气”是后世“五行”的起源与雏形,其中并无方位与颜色等后世的限定内容。 古人对“行”的解释,主要取行动之义,如《书·禹贡》注曰:“行,道也。”可见“行”有道路、行程之义。而五行的“行”便是指五气的运行。

“阴阳二气,由是化生。”其中的“阳”是指天行,“阴”是指地理,也就是《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所说的“天上之阳,地下之阴”“高处之气,低处之水”等等相对的、对立的统一体。它们交互作用,便产生了世间万物。这很像是现代科学中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生成物质的原理。

所以说,先秦的阴阳家并没有给五行赋予特定的内涵,只是到了战国中期以后,五行才固定于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循环衍生物质世界的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但古书的五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物质,而是充满变化的动态历程。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五行在四季中的变化;月满则亏,日升则降,这是五行在昼夜里的升降;新月易朔,满月复圆,这是五行在一个月内的盈亏,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所以,后人用五行配五脏、五志、五色、五味……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 至于五行与五音、五时、五方……的配合,则是后人进一步将自然界的事物细分为五种类型,以补充原始的五行体系。但这种分法显然没有原初的五行理念高妙。

因为五行的核心,在于阴阳二气交感而成物,这个“物”是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所以,五行最初是没有固定的形态的。 后来人们发现,某些自然现象或病理现象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似乎可以用五行加以说明,于是把一些特定的情况定义为“属某行”,以便指导实践,但这不是本源的意义。

费熙宸费熙宸优质答主

火者,热气也,阳之专令也。于《易》则离,于《律》则黄钟、林钟之吕。万物非火不生,人非火不长。火多则木焚,火少则木沉,火能熔金而畏水。其于人,权也,礼也,威令也。其主内,其事疾,其德礼乐兴行,政教流行,万物发生,金木坚强,故贵征其明也。凡命主火者,性躁急,为事喜功,果敢刚毅,有智谋,多艺能,少礼义,务胜力,好威武,行必取快于一时,不顾嫌疑,喜招权,任智谋,无恩惠,贵威武,能得众力,不务广农,好乐文饰,在家主器用,及为商贾,乐赏赐,恶攻战,少诚信,贵勇力。

生者,于人则贵征明,于民则多奢僭也。

死者,于人则心疾,于民则多死,或兵多于盗。

凶者,于人则病心而喜妄为,于民则兵动乐战,奢僭为行,或旱于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