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五行属性是什么?

历国鑫历国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汉书·地理志》中,就已有记载:“武陵郡沅水多蛊毒,惟大辰县高穴地,人不敢入。其旁有五溪,俗以五月五日,竞渡采菖蒲,以毒草熏之。” 而据传,这种毒物能致人于死地,但若得仙草灵药,便可解百毒,使人长生不老。 于是,人们纷纷前往找寻,然而却无人真正找到过它。只知道它在沅水流域的丛林里,偶尔会从水上飘浮过来。

直到宋朝,有一个叫蔡绦的人写了一本名为《铁围山丛谈》的书,其中详细记载了一种叫“水母”的东西: “…水中一石,如塔顶然,其上盘桓,有大螺数十,随水漂荡。有人舍舟而登,螺即遁去。” 又云 “…形如龟,圆而且彩,泛乎水中,凡经宿,则背上有彩色花纹显现,若画工描绘。” 可见,这传说中的神秘物体确实就是水草。它的形状像乌龟,色彩绚烂,随着水波漂浮,犹如游鱼。

那么,是否由于古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将一些本身并不相通的事物牵强附会到了一起呢? 也许如此。 毕竟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时候,都喜欢归咎于神仙鬼怪之力。而这所谓的“土、木、水火、金、气”正是中国古人对人类生存环境及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例如,语言发音上的类比。 侗族的先民来自黄河流域的古羌人,他们一路向南迁徙,并逐步融入当地部落。而在迁徙过程中,由于语言发生的变化,一些原本发音类似的词汇出现了异义。

比如“木”和“未”,“火”和“赫”等等,它们在中原方言里的发音就很相近,而在有些方言里甚至完全相同。在这期间,“水木火金”这样的词汇结构也就被带到了南方。 再例如,文化上的传承。 中原文明是向南方传播的,因此先进的生产力(比如钢铁冶炼技术)也是从北而南传递的。但在文化上却是反向传播,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开始信仰道教、佛教以及祖先崇拜。这也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提供了生长土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