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丙是什么?
“五行为什么有火,为什么有土” 《黄帝内经》指出: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肛门及大小便),主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下经脉,主火。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主木。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主金。中央黄色,入通脾,开窍于口,主土。”“所以知毛发之白,由于上焦如雾而濡养不足;肌肉之消,乃中焦如沤,津液枯涸;脉道之虚,下焦如渎,元充不固。此三焦受病,各有其因所致也。”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这样理解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上焦如雾,心位于胸腔之中,居肺之下,形如圆锥,主血脉,统管全身血气。血得温则运行加速;遇寒则凝滞不畅。正如雾在空气中,遇冷则成雨,得热则云雾消散。 中焦如沤,脾位于中焦,形如龟背,主运化,司五谷精微的吸收与输布、水液的蒸腾气化与排泄。犹如种植庄稼的田地,需要水分和营养才能生长茂盛。 下焦如渎,肾位于下焦,形如豆蔻,主水液代谢与闭藏。且肾属阴性器官,需温煦才生理功能旺盛。如同沟渠下游,需要疏通,才能排除积水,使河流清澈。
综上所述:心火宜温热,不可过凉,否则引起失眠;肾水宜滋润,不可缺水,否则造成遗精;脾土宜湿润,不可燥结,否则产生便秘;胃气宜降,胆火宜升,肺金宜清等。 学习中医必须牢记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及其临床应用。因为五行学说被广泛用于中医学说理论体系中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