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字繁体几画五行?
“懿”字没有繁简之分,只有异体和通假。《现代汉语词典》里就收录了这两个异体字 “懿”字的拼音和五笔输入法是相同的 yì ;“誼”“谊”二字都读yì 。
在古代文献中,“懿”和“誼”多相通或相互训解且均表“美、善”之义 [1-3] 。如《楚辞·离骚》中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篱与采蘼芜兮,履芷若而摘之花……”王逸注曰:“言己承天赐美名,宜勉修德行。”这里的美名就是“懿”。
《礼记·檀弓下》有“哀公问於士吉射曰:「子武何谥?」对曰:「谥所以称孝也……文王有明德,故谥为文,武王有武功,故谥为武……”这里的谥号“文”和“武”在古时亦写作“玟”和“珷”,显然就是“玟”和“珷”的异体字。
西周晚期虢季子白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载:“虢季子白所作盤,乃昭告我王,對揚天子丕显休命…膺保玄冥,享祉壽,永受厥福。”其中“膺保玄冥”四字,清康熙御制《古鼎考》等书认为即“膺保璋玟”之讹,可见“璋玟”亦作“膺保璋玟”。
《春秋》一书对“瑜”和“瑤”的使用更是表明二者可以互通。如《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曰:“公孫敖弑衛侯宣仲。”《正义》曰:“《穀梁》作‘公孫敖弒衛國君’。”“国君”即“瑤”。又如《春秋·桓公元年》“宋公伐鄭,圍其城。十二月癸卯,郑伯突卒。”《左传》原文作“鄭伯突入于鄴。”《穀梁》亦作“鄭伯突入于鄴”。
由此看来古代“瑋”和“璵”的字形变化应该是: 王力主编《古代漢語典彙》收錄了該字所有的古文字形,從字形變化上看, “瑋”是由“玉”和“委”兩部分組成,始見於秦隸,小篆作“瑋”,楷書作“瑋”; “璵”則由“王”和“予”兩字组成,始見於小篆,楷書作“璵”或“璵”。 二字的今字形皆為簡化字,來自于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