媊的五行属什么?

晏昕隆晏昕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媊”不是汉字,也没有这个字。 网上有很多关于“䶮”字的解说。不过这里有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把“䶮”理解为“yǎn”的异形字了(这种错很常见)。 “䶮”和“妍”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䶮”字最早见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写的《大唐三藏圣僧玄奘》一文中,文中记载了当时的僧人、译经家玄奘为求取佛经而西游各国的事,其中说到他的一个弟子道宣因为不懂梵文而被拒之门外,“宣乃遣其弟子法颖等诣云,上书曰‘善言不可得而闻’,再拜稽首,愿赐一言。……于是奘师为书,笔授颖师,词曰:‘云泥迥异,天限殊区;一玉简而流通,万劫无终;二函书而往返,千年不息。’……”这段文字里的“书”就是“䶮”字,可见它是当时人用汉文给梵文书写的过渡形式之一。(另一种常见于敦煌文献中的“蒙恬体”也是类似作用。) “䶮”在作为翻译名词时读作[jǔan],但这是它被借入汉语后的读音,它本身的原声是[gjuːən]。

清康熙时期的儒者朱骏声在他的著作《说文通训定声》里提到了“龑”的读音,他说:“龑,音俨,国名,吴越春秋注引晋语:越王勾践之母梦神谓己曰:我颛顼帝也,赐君姓名曰越王勾踐。旦告之越王,王命大夫取姓名於颛顼之庙。侍者曰:有字矣,且音俨。王曰:然,音俨以纪我名。今字作『』,音同。” “”就是“龑”,只不过换了字形以便符合音律而已——古人做这事也不新鲜,比如李白的诗偶尔会用“剡”字,其实是“山剡”的“剡”;苏轼的词里有“儋州”,即“南方儋耳之国”的“儋”。古汉语里这类例子还有很多。

松伟曼松伟曼优质答主

媊字的主刑是火,但它的部首是女字,按照字形学的说法,部首五行优先从本意来取,女为仁义之辈,故而通常以金来论。

媊字虽然女旁优先取金 ,但是这一个字中土火之气太重,故而其五行属性不宜用在五行喜金喜土的人身上,而更宜用在五行喜火喜木的人身上,以火为女,火为赤诚、忠贞和信义,所以可以引申为一个人的信用和情义。这样的解释放在姓名之中,用作人名的话是比较吉利的,所以五行喜火喜木的人用这个字取名字,是很吉利的。

媊字的五行是火,且火行之气特别重,所以用在五行当中缺金和缺土的人身上都会相冲,所以并不吉利。而用在五行当中缺木和缺火的人取名是吉利的,能够补足他们的五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