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火为什么生土?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问易学老师,他给我讲了半天的道理,什么阴阳、阴阳互根呀什么的..... 反正没讲明白! 所以我就没有学会这个知识。。。所以至今不明白什么原因“火生土”? 这个在传统《周易》里是个无解之题。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看了不少现代关于《周易》的理解。 其中对这个问题解释的最通俗易懂的就是来自傅佩荣教授的《傅佩荣细说周易》。
书中讲到:“阳”与“阴”不仅是属性相反,而且是互相需要的。因为阴阳中的任何一方都必须通过对方才能得到完全的显现。 火性热情奔放,需要土地来承载它的热力;土性宽广厚重,需要火光来显照它的存在。因此土是火的墓,而火又是土的官。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易理方面的知识,对《周易》的理解比较深入浅出,值得一读。
其实五行相生相克的本质是什么?是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 比如木生火,是因为春冬天木旺盛,需要发泄,而夏季火旺,需要木来疏通,如此才能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否则出现极端现象,不是树枯死就是火灾四起。 所以五行相生相克其实就是一种“平衡原则”的应用。这种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那就是“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最好的状态就是“恰到好处”。
五者一直处在生成状态,没断过。就象江河之水一样,一直不断流!火生土就是江河中水生两岸的泥土。火也有水和土。这个水就是热量,比江河水要更集中、更火热、更具有穿透力。在火水所接触的物界,有木和金;而木和金必然都有土。因为万物皆有土。
火水遇到木和金,木和金之土不能完全吸收这火热的水流(因为被木和金属挡着呢)。这火热的水流就会汽化(因为有火嘛)。汽化后的水流就是暖空气。这暖空气(由火使然)仍然会继续和木和金属继续接触。木和金之土仍然不能吸收这暖空气(因为木和金还在嘛),因此这暖空气必然会被带到木和金不能抵达之处。这个地方的土(自然土)就能充分吸收这暖空气。
被暖空气所热过的土,比自然土要坚硬一些。这样,木和金就会轻易地进入被暖空气所热过的土中。木和金在被暖空气所热过的土中,会进一步“过滤”这暖空气,形成更暖的暖空气(因为本身被暖空气所热过的土中还有自然土,自然土进一步吸收暖空气后,木和金再过滤)。这更暖的暖空气和被暖空气所热过的土融合在一起(不能分开),就是火生之土。这火生之土,比火本生之土要坚硬!这个过程一直不段地延续,生成更硬的土(即大地)。这个过程也一直不段地延续,生成万物(皆有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