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金升水吗?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典型;只是这个问题问的不是很准确;应该这样问: “金水相生”对不对? 答案是:对! 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金生水,原因是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而且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了循环。其中木生火的能量消耗很大,火克金的能量也不足,所以“水生金”就显得比较充分了。这就是正常的五行相生关系。 那么为什么有“金水相生”的说法呢?这是因为在五行相生的过程中存在着“虚浮”的情况(在八字命理学中称之为“透干”或“得根”)。
当辛金遇到庚金,就形成“金水相生”了(辛金的源头是庚金,也就是辛金依靠着庚金而存在);而且此时辛金有了庚金这个源头,也就变得有气(通根)了;如果再有壬水是丙火的余气流通干支,则是极好的格局。 所以,“金水相生”并没有违背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而是一种特殊的五行相生关系罢了。
金生水出自《尚书•洪范》。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循环无端。因此,万物都是生于五行,又长于五行,都是因为五行内部不断吞吐运动的结果。
五行相生形成两种关系,一是母子关系,一是孙子关系,母子关系直接影响人体,孙子关系间接影响人体,二者都不可忽视。比如,肾属水,脾属土,水生木,木生土,所以,肾就是脾的母脏,木是肾、脾二脏的孙子。
在五行相生中,子行有力,母行也就有力,母行虚弱,子行也难强健。因此,母子二行要相互扶持,子行要尽力辅佐母行,母行要尽量满足子行的需要,二者同生同荣。孙子行对母子二行的兴衰起调节作用,当母脏虚弱,子行独盛时,孙子行会扶持母行,抑制子行。比如,脾虚失运,胃中水饮停滞出现痰多、咳喘、呕吐等症状,这实际是木行(肝)在调节母行(脾)和子行(肺)的盛衰,治疗时,应当从补母(肝)行入手。
在五行相生中,孙子行也起养护母子行作用,当母子二行虚弱时,孙子行就会尽力呵护母子二行。所以,养护孙子行,有利于养护母子二行。比如,对于心衰的患者,由于心属火,肾属水,水生火,肾就是心的母脏,木是肾、心二脏的孙子,因此,养护肝,有利于心的康复。
如果五行相生关系失调,互相太过或不及,以及生化不及或过度,皆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太过或不及是相生出现的两个病理情况。太过,导致母病及子;不及,导致子病及母,都会造成母子俱病。
五行相生,还包含着“有余泻其子”、“不足补其母”的治疗原则。比如,肺热咳喘,可泻其子行(大肠),使有余之热从子行消散;对于大便干硬难解的患者,可补其母行(肺),肺脏清肃功能正常,大肠传导能力加强,大便干结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