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火指什么?

朱美洁朱美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阳是相对于阴阳而言,而阴则是相对于少阳、少阴而言的。所以,阳火就是太阳之火,属于阳气最盛的五行之一; 阴火就是太阴之火,属于阴气最盛的五行之一。(这里没有把中土计算在内是因为,一般认为脾胃之气属阴阳中庸之气,不属于极端的阳或阴)。

同样,五脏之中,心为阳脏,主行气血而温煦全身组织;而小肠归属于阴,主液,其气为降。小肠吸收的食物中水谷精气,由脾向上输送,通过肺,输布到全身,从而化生为气血,濡养着五脏六腑。 这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其上源。” 所以,对于五行中的阳火与阴火,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 “心”如火炉,不断产生高温高热,以燃点生命之火; 而“小肠”好比盛器,将体内污浊之物吸收后排出。

不过,如果从小肠的吸收功能来看,其属于阳,那么为何归于阴火呢? 其实,这里的“收”和“藏”都是相对而言的,是小肠吸收了其他脏腑不能吸收的物质,并把这些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所不同的是,这些营养在小肠内被浓缩了上千倍,正所谓“浓于酒”,也就是说,只有肠道能够吸收的营养,才能够进入小肠,所谓津液从此处渗灌而行。而其他脏腑,只能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一部分,也就是吸收速度较快的部分,这部分精华到达小肠时,已经被大量消耗,所以,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说,小肠实际上并不具备过多的能量储备。

在需要的时候,比如夜间休息时,就需要把这些能量储备释放出来,补充给身体所需,从而实现阴火的概念。

苍韵香苍韵香优质答主

因为火分君火和相火,君火为明阳,相火为阴火。《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上行,诸病热喘呕渴,皆属于火。”即认为上逆的各种病变,皆由下焦相火妄动造成。又说:“诸转反戾、水液浑浊、遗尿、淋浊、飧泻、痿黄、眩冒、寒热、酸欠、谵妄、目盲、目赤皆属于火。”即说明相火亢盛不仅可致上焦之病,而且还会损伤中下二焦而发生各种怪病。若相火妄动,灼伤真阴,导致阳损及阴,则阴阳俱虚而变为下消,临床上以多饮为主。治疗当温补肾阳,佐以滋阴固涩,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

因为五脏的生理功能,都离不开肾中真阳的推动和温煦;肾司二便,而小便的排出,有赖于肾阳的气化,若病在下消,主要是因肾阳式微,蒸化无力,膀胱开阖失权所致;肾主藏精,若因肾阳式微,而蒸化不足,耗伤肾精,则表现为阴阳俱虚。其临床症状,除口渴多饮、多尿、尿甜外,可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等肾虚征象。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