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约五行属什么?
中国的五行学说主要源于道家,而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五行的属性应该是最接近中国古人最初想象状态的。 《周易》说“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这就是说,用三枚阴阳爻组成一个经卦,可用六十四个经卦来表示六十四种情况(当然,把六十四种情况一一列出是繁复无用之功)。其中一阳爻独显为乾,一阴爻独显为坤,阳居阳位得中为离;阴居阴位得中为坎。其它情况的卦象可以推倒而得。如一个阳气足一点的卦像:两个阳爻、一个阴爻,其变卦可以是坤(全阴)、艮(阳在上)、兑(阳性消亡)…… 一个阴气足一点的卦像:两个阴爻、一个阳爻,其变卦可以是震(全阳)、巽(阳在中)、离(阴气尽失)…… 在这些阴阳变化组合的过程中,古人发现了某种规律——当阴阳相协调时,万物生长;当阴阳失衡时,万物凋零。因此他们给这种平衡一个名称叫做“中和”,给不平衡的状态起个名称叫“偏衰”或“偏盛”。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阐释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
金、木、水、火土被称之为五行,并不是因为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而是指它们的运动形式和生克制化的关系。 比如金克木,不是说金属可以砍伐树木,而是金行在木行的后面,对木行具有消积的作用,就像人在走路过程中,踩住了前面人的影子一样,这并不是因为人有踩影子的能力。所以说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并不是实物,而是一种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