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关指的是什么?

桓珍雪桓珍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行”字在古文中有行走,道路的意思;而在中医中“经络”的“经”字也带有“行”字结构。因此“行气”“经脉”中的“行”字具有道路、经络双重意义。所谓气血经络,实际上是指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和经络系统(路线)。因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气的运动,所以古人把气和路的概念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气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而所有这些知识都是建立在经络基础上的。因此要学习《黄帝内经》中有关气的理论,必须熟悉经络的内容。相反,掌握经络学说了气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深刻。两者是相互融合而不可分离的。

我们理解经络这个概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客观存在的实体上(尽管这是不可缺少的),更应该注重它所具有的实践性的功能意义——即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 在经络系统中,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任督二脉,这些经络在体内的分布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按照上下、左右、前后几个方面进行分布,犹如人体内的交通网。它们纵横交错,互相络属通联。 正因为经络在人体内起着连接内外、沟通上下、联络左右的作用,所以人体内的器官只要发生病变,常常可以反映到经络线上来,而且这种病态反应往往是较为显著的,这就是人们常所说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道理。这也是针灸、按摩等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郑翊彤郑翊彤优质答主

五行通关,是奇经八脉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关窍,

任脉,起于胞宫(子宫),循行于腹胸正中线上。督脉起于胞宫,循行于背部正中。带脉起于季肋部,呈环带状循行。冲脉、带脉,均循行于脊背腹胁之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之处就是没有气行表里配合关系,但同络,奇经与十二正经在会合交接处有共同联属的现象。如冲脉行足少阴肾经之间并下系于小腹大骨空,上行夹咽喉会颐,与手足三阳经会合交接,又循喉咙入颃颡旁行太阳之阳明也,与阳明经并行至目下。督脉、带脉、阳维、阳跷皆与阳经相并会合;而任脉、带脉、阴跷、阴维皆与阴经会合相交。奇经八脉纵横相贯于十二经脉之间。“督任冲带维跷”六者,与十二经脉“太阴少阴太阳阳明少阳”五者,合称“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任之为言,有担任、承任之意,是人身阳气所归,掌管着人体的生殖发育诸方面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女子月经的来潮,便是“诸经不足,同归于任”的缘故。所以月经正常与否,除与肾气旺衰有关外,还与任脉盛衰有很大关系。妇女怀孕以后,由于胎儿养于胞中,全赖于母体元气的供应,而人身的元气,又是通过冲脉上达于天庭,下达于冲沟。女子受孕以后,元气便受到约束,因此冲脉的冲和之气也相应地减少。当胞胎(胎儿)出世,元气不被拘束之后,冲脉冲和之气便随之而大增。中医上所说的“妇人之生气在少阴,少阴内实而冲脉盛,盛则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足三阴经是起于足趾,循行于下肢内侧,上抵胸腹,上肢内侧和腋内(极阴处)的太阴经是它的同名经。任脉、冲脉、带脉都上达于头,并与督脉交会,所以,上肢内侧有三行线,上肢外侧和肩胛部有两行线。任脉、冲脉、带脉、督脉在头顶和头后交会,上肢外侧和肩胛部(太阳以及少阳部分)是其同名经。因此,上肢内侧有三行线(太阴、厥阴、少阴),外侧有两行线(太阳和少阳)。头部有五行线(因为督任冲带,再加上阴跷,会于脑后风府附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