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属于五行的什么?

来晨琪来晨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属于五行中的火,因为明朝皇帝姓朱。五行中,木生火。而朱字上面的“木”代表的是木材的意思(朱字上部的意思,可以参看《康熙字典》)所以是木;又因为火是要燃烧的,有光明的作用,所以又是火的象征.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明代服饰上看出来,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为显示本朝不同于前朝,于是大创礼制,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其中就包括服饰制度。

按照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人穿的衣服颜色是不同的,分别是朱红、橙黄、白、绿蓝和黑色,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而平民穿的则是本色棉布衣(当然,百姓在正月或某些特殊日子也要穿汉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五等爵位的人穿的服装各不相同,但是等级最高的皇族穿的却不一定是颜色最亮的,例如明世宗嘉靖帝认为宋太祖赵匡胤“以黄袍有功德于民”,于是自号“万寿皇爷”,命工部造金锦万疋(也就是一万匹),做“万寿锦绣之服”(见《明神宗实录》). 所以,从衣服的颜色也能看出明代的五行属性。

贝欣佳贝欣佳优质答主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气构成世界万事万物,而人就是自然界的浓缩。人本身的五脏分阴阳就是六腑,“肝心脾肺肾”五行,是宇宙规律和人体规律的高度概括。

将这种高度概括的规律与事物的具体属性相联系,就得靠“比象思维”——寻找所研究对象之间在运动规律及变化趋势上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或“类同”的“象”就是“比象”。五脏与四时、五方、五色、五味、五官以及动物和植物,就是通过“比象思维”所获得的“象”的联系。“比象思维”不拘泥于常规的逻辑思规,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是祖国医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比象思维的产物就是“五行”和“五脏”。

肝属木者,是因为肝木和春季万物生长的规律相类似。春季属木。木,有生长、升发、条达之象,且易生火。如:春季生机条达,阳气升发,草木繁茂,易起火旺,人则易肝火上炎和肝气犯胃。同时,春季万物生发,人体在这一时期生长发育速度,也是最快的。

心属火者,是因为心火和夏季炎热的规律相似。夏季属火。火有温热、明耀、上炎之象。如:夏季炎热,人体出汗最多,消耗最大。同时,夏季炎热易扰心神,人易出现狂暴、失眠等神志方面的病症,甚至“内火”盛而出现各种热性疾病。

脾属土者,是因为后天之本——脾胃,和秋季万物收成的规律相似。秋季属土。土有稼穑、敦厚、化生之象。如:草木在秋季枝叶枯萎而果实成熟,人体在金秋适宜化生精血、培补脾肾,正所谓:“秋冬养阴”。又如:土能生金,燥金易于损伤肺津,肺金旺又易侮肝脏。

肺属金者,是因为肺气和万物肃杀的规律相似。秋季属金。金有肃杀、清劲、收敛之象。如:秋季天高气爽、清肃杀降,人体在秋季适宜保养肺气,耐寒锻炼。

肾属水者,是因为足少阴肾和冬令水旺的规律相似。冬季属水。水有寒凝、滋润、封闭之象。如:冬季封藏,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水平,是进补佳期。

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又与自然环境存在着统一性。脏腑、经络、四肢、九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能在其外在表现中得到反映。中医学就是依据人体内外的相似现象,通过“比象思维”创造了许多诊断疾病的方法。中医诊断学上的“四诊”就是运用“比象”最好的证明,中医的“四诊”是:望(看外表)、闻(听声音)、问(问情况)、切(切脉象);中医学用“比象思维”方法,认为人体是外周和内脏的统一;头为诸阳之汇,面为精明之府,面部五华之色和五脏有直接联系;在舌面有脏腑分部,观察舌苔的厚薄、舌质的颜色可以推测内部器官的病变;从手足部的运动、感觉功能和皮肉、关节的形状可以测知其内容的病变;人体五脏、六腑、经络之气在体外四肢、头面九窍、毛色,甚至在外周静脉之尺肤以及排泄物都有其反应区(类似现代医学的“内脏投影区”);从外部病理产物的性状可以测知内脏的盛衰和功能的好坏。中医学就是运用类似“比象思维”方法,通过人体头面、躯体外形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内脏病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