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属五行什么关系?
《辞源》中“庭”字条下,有如下注释: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庭”字条下,有更多解释: 从以上注释来看,庭字从“广”部、属“示”部的字,与“广”“示”有关联的词比较多,而与“金”“木”“水”“火”有关的词语则很少。由此可以推测,“廷”字的五行可能属土。
另外,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庭”的形义方面的证据。 “庭”最早写的字体是“廷”。金文(殷周青铜器文字)中的“廷”字,字形作“”,上面是“高”字,下面是“言”字,合起来就是告诉别人要站得高高的,堂堂正正说话的样子。西周金文中还有另一个写法:“㫃”,字形上是“廷”的字形减一横,变形为“㫃”。
小篆的“廷”字,字形变成“”。隶书的“廷”,字形变为“廷”。楷书的“廷”字,由汉代的隶书演变而来。在汉代隶书流行的时候,许多字形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廷”就是如此,中间的一竖变得弯曲了,并且加了两点点,变成了现在的楷书“廷”字。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和“廷”字属于同一偏旁的字有哪些。
我们发现,这些字的字形都带有“廴”旁或“辶”旁。而“廴”旁或“辶”旁的字,在古文学中大多数属“火”;同时我们也看到,“宀”、“广”等部首的字多数属“土”。因此我猜测,“廷”字的五行也可能属土。
再来看看“庭”。“庭”的金文作“廷”,小篆作“”,上面的“高”字,变形的“髙”字,都可以看出这是象形字。我怀疑这个“髙”字可能是“岐”字的初文。
“歧”字从“之”部,“之”代表的地方就是心脏和脑袋,所以本意为“头岐”,即头上长着荆棘的意思。这个字也有可能表示的是头部生疮的意思。《说文》中“歧”字条下的注释就明确写了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古代的“歧”字有可能写作“廷”,意思也是头上的伤疤。因此“庭”字五行也应该属火。
相生的关系
在五脏相生中,肝属木,脾属土,木生火,心属火,所以肝生心为“母”,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生脾为“子”,因此肝藏血以养心,心有余就会耗损肝血,使肝血虚少。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生肺为“母”,肺属金,肺生肾为“子”,脾生涎以养肺,肺有余就会损伤脾气,使脾虚少。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生肾为母,肾属水,水生木,肾生肝为子,因肺津能润肾,肾阴不足则肺燥。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生肝为母,肝有血能养肾,肝有热则伤肾阴。五脏通过藏精而相互为用,如果相互之间太过或者不及,就破坏了五脏的平衡关系,而导致致病。五脏之间就是通过这样相生关系而构成五脏一体的联系整体关系。
相克的关系
在五脏相克中,肾属水,肾主水,水能灭火,心属火,心主血,肾克心为“所不胜”,心被肾所克制,心太过于亢盛就会被肾所克制而致虚损。心属火,心主血,火能熔金,肺属金,肺主气,心克肺为“所胜”,肺被心所克制,肺太过于亢盛就会被心所克导致肺的亏虚。肺属金,肺主气,金能克木,肝属木,肝藏血,肺克肝为“所胜”,肝被肺所克制,肝太过于亢盛就会被肺所克制导致肝的亏虚。肝属木,肝藏血,木能克土,脾属土,脾生涎,肝克脾为“所胜”,脾被肝克制,脾太过于亢盛就会被肝所克制导致脾的虚弱。脾属于土,脾生涎,土能克水,肾属水,主水脏,脾克肾为“所胜”,肾被脾所克制,肾太过会受损于脾,导致肾的虚损。五脏之间就是通过这样相克的关系而构成五脏平衡的制约关系整体。
总之,五脏之间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为用,相互维系,保持五脏的生机旺盛,只有在这个关系失去平衡的时候,才会在临床上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