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摄影,是一门光学、电子科学结合的产物。它和光学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而电脑技术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改变了摄影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因此从学科上看,摄影应该算是信息产业。 不过人们经常用“第五种媒介”来称呼它。这个概念是加拿大著名通讯专家 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叫做“地球村”,并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全球信息传播媒介”。而摄影正是这一媒介的最佳代表之一。因为它可以在瞬间将照片传输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们不论身处何方都能迅速地看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 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因为每一家媒体都希望能抢在对手的前面拍摄到最有“价值”的照片。于是有的记者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们或是利用黑客手段侵入别人的电脑盗用图片,或是对着模特儿摆出种种姿势让摄影师拍下来而后将图片卖个好价钱。
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这样的违法行为已经渐渐成了过去式。现在的摄影玩家大都可以轻松拍出自己的大片,然后在网上与别人分享。这些照片也许并不那么专业,有些甚至很搞笑,但是它们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宇宙观。在中医中,五行不仅是一种哲学思维,更是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又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的组织器官联结起来,构成一个人完整的、复杂的、统一的有机组织。同时,人体又作为客体受着自然环境中时间、空间以及各种变化了的关系的影响。为了描述这种人体内外在形式和功能活动,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运用了比类相应的思维方法,把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类比起来,将表现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现象通过特性归纳进行分类,再把每一种归类视作一种元素,以五脏的特性——木、火、土、金、水作为元素命名,把人体内脏之间功能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和人体内外有机联系的整体性以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概括说明和阐述。因此,中医中的五行仅仅是一种比类取象思维方式和元素命名,并不是说人体或自然界真的出现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运行在那里相互消长,不要机械地理解五行是五种具体物质。
从木、火、水、金、土五行元素的自然特性,归纳、类比五脏功能的五行属性,比方说,像肝一样疏泄自如、调达周畅、偏升偏动、升发、调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归属于木;象心一样火热、温热、升腾、主动,促进、温煦、通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象脾一样承载、升清降浊、化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归属于土;像肺一样肃杀、从上向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象肾一样善于纳气、闭藏、寒润、向下、向内,清洁、滋养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归属于水。根据五脏生理功能阴阳对比分析,心、肝主动属阳,肾主静属阴,肺、脾为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以五脏的阴阳特性为前提,根据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间次序,按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的五行相生理论,以“母(主动一方)能生子(被动一方),子能令母实(增强其功能),母能令子虚(损其功能)”的生的规律来阐述阴阳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关系。再将五脏中阴阳不同侧面之间的抑制、制约关系,按照《左传·昭公元年》中提出的“水曰润下(类似肾),火曰炎上(类似心),木曰曲直(类似肝),金曰从革(类似肺),土爰稼穑(类似脾)”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土爰稼穑,稼穑(类似脾)实而坚(类似金),故能(主动一方)制水(类似肾),金曰从革,革(类似肺)坚(类似金)而成(类似土),故(主动一方)能(促进)蔽木(类似肝),木曰曲直(类似肝),直(类似木)而(主动一方)入土(类似脾),故(主动一方)能(促进)壅土(类似脾),土爰稼穑,稼穑(类似脾)而(主动一方)生(类似木)金,金曰从革,革(类似肺)而成(类似土),故(主动一方)生(类似水)水,水曰润下(类似肾),水(类似肾)流(主动一方)润(类似木)于(被作用一方)金(类似肝)”等描述,以“强能制弱,有余能泻不足”的克的规律阐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抑制关系,构建了一个从五行元素—五脏功能—阴阳特性—五行生克关系—阴阳相互促进、支持、抑制、制约关系的联系整体。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调节控制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五行五脏之间保持着协调平衡;当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也可以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病理传变加以概括。例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提出了“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