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属于什么五行?
中医五行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书中提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并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已经提到了五行生克的运用,在养生方面,由于五行对应的五脏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古人认为脏腑功能的盛衰取决于人体对自然界反应的恰当与否。如果春夏阳气上升,人体应自然舒展;秋冬天气寒冷,人体应自然内敛(这是指健康人,正常人自然顺应四季变化的规律)。
如果在一年四季中,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或是逆其变化,就可能出现病变。 例如,有些人春天穿得很多,捂得很严,这样就不符合春气升发的特点,可能损伤肝脏功能而发病;秋季叶落虫蛰,万物收敛,人们还穿汗衫短裤在田间劳作,这就违背了秋季阴精内蓄的特点,容易伤津耗液,招致秋燥病或虚寒病。可见,四时寒暑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疾病的易感性。 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顺序排列,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次序;生长化收藏,显示了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古人根据这八个字,总结出“相生”、“相克”的规律。
中医认为,人的生育生长靠肾气的蒸腾作用,而气化功能的发挥又依赖于肾阳的存在。肾主骨,骨骼的好坏取决于肾气强弱,以及经络是否通畅。
《黄帝内经》中提到“腰者,肾之府”“脊者,肝之所治”。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是肝经循行的路径。所以用推拿按摩疗法来治疗肾虚腰痛和肝郁腰痛都是有道理的。
“水生木,木生火”,这里讲的生,含有滋养和生长的意义。水滋养木,使木得以成长;木生长旺盛,可为水火之源。临床上对于因肾阳虚导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以及因肝血虚所致的双目干涩、皮肤粗糙、指甲脆裂的人,应用温补肾阳、益精养血的药物,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火生土,土生金”,这里讲的是生化和营养的作用。人的饮食经过了唾液、胃酸等消化液的消化,最后在肠道中被吸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这个过程与“土生金”的道理相符。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器官,如果脾胃虚弱,则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大便干结等症状,此时可用健脾和胃的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