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形态所组成;也指自然界的五种元素。即: 金——西方 木——东方 水——北方 火——南方 土——中央 五行的思想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就有了,《尚书·洪范》中记载了周武王与姜太公讨论五行的问题。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行观念与今人理解的有很大差异。那时五行之间并没有生克关系,只是作为分类概念存在。如张衡《东京赋》中说“土正礼则,以稼穑立名”,即以土地为万事之始的意思。而《吕氏春秋·士容论》中则有“土实草木,火气勃然”的说法,这里将土地和草木分为两类事物,并赋予其五行中的两个字作为名字。后来才有了五行相生的观念。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春秋繁露》对五行做了全面的阐述,五行相生相克才变成今天这样。
中医理论中,五脏、五色、五味、五季等都与五行有关联。中医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行密切相关,治疗也要遵循五行规律。如临床上碰到肝胆疾病的患者,一般建议饮食清淡,多吃酸性的食物如醋、酸奶等,少吃肥腻的食物以避免助热生湿。因为肝属木,喜调达,恶抑郁,胆汁不足则容易郁滞,所以此时应该少食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以及粗粮、高纤维蔬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脾胃功能差的人吃这些生冷之物,容易损伤脾胃,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