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明星去过南极?
不知道算不算明星,来答一波。 2017年1月初至2月底在南极做了两个月的科研工作(在中山站和南极基地之间往返数次),现在可以谈谈这段经历了。 我所在的研究队是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共有三十多人,分别从事海洋学和极地气候学研究。由于是首次去南极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所有人都是兴致勃勃又充满期待。
我们在青岛直接登船,乘坐“雪龙”号前往南极。经过大约四个月的航行,抵达了南纬60度左右的南极半岛附近。这里已经属于南极大陆,可以看到冰盖,冰川以及雪原。 下图为“雪龙”号及周围环境 “雪龙”号的舱室分配非常充足,我们每人都有大约25平方米的生活空间。虽然生活在船上与住在陆地上的条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足以保证生活的基本需要。
“雪龙”号配有运动场所(如图所示),在甲板下方有健身房,乒乓球室等供船员活动的地方。同时,在驾驶台附近还有专门的阅览区,提供各种期刊杂志供队员阅览。
“雪龙”号开始向东南行驶,逐渐接近南极,海冰数量也逐步增加。上图左图为刚刚离开青岛时所拍摄的海面,右图为进入南极海域后拍摄的海面,可以明显看出海冰的数量和厚度都增加了许多。 在南极,我们主要的活动区域是中、新两极中心附近。图中上图为在新奥尔维亚基地(NAA,位于南纬74度,西经98度)附近的冰山;下图为在中山站附近所拍摄的冰川。 我们每次外出考察都会穿上厚厚的防寒装备,因为即使是在夏季,南极早晚的温差也很大。下图为我们夜间在南极观测星空时的照片。
我们的营地设在冻土层上方,离中山站大约30公里,营地的帐篷和设施由澳大利亚提供,每个标准间的价格约合600元人民币/每晚,包括睡袋,棉被,帐篷等生活用品。每个床位的价格相当于国内三星级酒店的标准。如果计算人均费用的话,甚至比在五星级的酒店里住得还要值。
每天,我们会在早上或者傍晚乘坐雪地车(如图)前往观测点。在车上一般会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聊天或者睡觉。每天外出约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回来之后洗涮休息。在夏季,白天很长,晚上十点多天还没黑,这个时候也可以出来散步或者继续进行观测。
在我们的观测站,可以通过卫星通信发送邮件,接收文件和传输图像和数据。因此即便是远离大陆,也不能隔绝我们与工作的联系。 在两个多月的南极旅行中,我最大的感触是这里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寒冷和荒凉。随处可见的小动物使得原本孤傲冰冷的大陆充满了活力。即使在极昼和极夜时期,白日和夜晚的差距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另外在冬季,这里有温暖的阳光,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矿产。
我认为南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阴冷和荒芜,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力之处,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