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美国发生了什么?
美国石油危机,使美国人民深切地体验到石油产品价格飞涨,供应紧张的局面。为应付石油危机,缓解能源短缺,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10月31日发表电视广播,提出了“一个为期10年的1千亿美金能源开发计划”,即所谓的“尼克松能源计划”。
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内容:(1)制定“紧急能源管制计划”,对汽油价格实行限制,加强政府对能源管理的控制权;鼓励民众少用汽油,少开或不开汽车,并规定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尽量少用车;(2)鼓励开发新技术能源,提倡地方小煤窑产煤、使用低标准煤,并发展核能;(3)通过新的税收法案,规定石油公司发现的新油田必须开发75%以上,否则将被处以重罚,借以解决石油供应,这一条还规定不许国外的石油公司在“限额生产”时获利;(4)对国内石油和煤炭的税收减少30%,以刺激石油和煤的产量;(5)修改“原油及石油产品进口配额法”的规定,以解决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后福特继尼克松就任总统后于1974年8月15日提出了“福特能源保护计划”,作为其能源政策的总纲。该计划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提出“能源保护税”,限制汽油和电力等的生产和消费,以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2)对能源工业公司的发展提出种种限制,以扩大国家管理和监督的权力;(3)加强政府的能源立法和执法管理。
在随后的1975财政年度中,美国国会又相继通过了能源政策的几项重要法律:限制“能源保护税”最高限额、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能源再生设备的减税法令,加速煤的开发和扩大使用煤油发电的煤能源计划法,提高石油税和石油价格,推行石油国有化的石油税收及价格改革法。
从1974年至1975年春,为应付石油危机而采取节油、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收获。1974年度美国人生活消费水平下降1.5%,但在1973年比1972年增长3.3%的基础上,石油消耗总量还比1973年减少了5.56%。国内的石油消耗量增加约4200万吨,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依赖国外石油的难题。
石油出口国组织在1974年7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决定提高石油生产配额和油价,同时将石油收入存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控制的“共同基金”。此后各主要产油国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了油价,1974年石油价格比1973年上涨了177%。石油价格暴涨后,石油输出国石油收入空前激增。为应付这种情况,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75年2月决定建立国际石油投资公司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银行。
石油危机从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开始,到油价回落,产量增加结束,时间长达两年,波及范围广,损失大,引起世界各方面的普遍重视。1975年5月,第3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联合国范围内成立一个“国际初级商品委员会”,为防止再次发生石油危机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