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人一般把殖民地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从1607到1650年称为“奠基”时期,美国先后在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有20万人,1688年的“光荣革命”冲击了北美,各殖民地先后由政府公司转移到英国国王手中;2)直到1750年,称为“发展”时期,人口增至150万;3)直到独立战争爆发,称为“危机”时期,人口增至225万。北美东海岸由英国、西班牙、荷兰和瑞典等国分别于1585-1664年间建立,英国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1607),马萨诸塞(1620),纽黑文(1638),康涅狄格(1639),新罕布什尔(1639),罗得岛(1643),特拉华(1650),新泽西(1660),纽约(1664),宾夕法尼亚(1681),北爱尔兰(1683),南爱尔兰和佐治亚(1733)。
北美殖民地的内部经济发展各不相同:在北部靠捕鱼,造船和海外经商致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培植果树为主;南部则从事种植棉花、甘蔗、烟草等劳动密集型和大农场的经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劳力”,美洲印第安人不愿干,从欧洲和非洲带来“劳力”,这就是“契约仆”,“黑奴”和“被贬者”。其中契约仆超过35万人,他们和黑奴一起成了资本家的活工具。北部奴隶较少,南部经济严重依赖奴隶。
在宗教问题上,一些教派迫于英国国教(安立甘教会,又称圣公会)的压力,1630年后纷纷迁到北美,如清教徒到马萨诸塞,贵格教友到宾夕法尼亚等。只有弗吉尼亚是国教区。
在政治上,从大体上讲,殖民地分为三类:皇家殖民地,政府直辖区和自治殖民地。北部自治殖民地较多,而南部则多为皇家殖民地和政府直辖区。殖民地的政府机构多为总督(由英国政府或母邦派遣),议院和参院。在宗教,政治和经济上,各殖民地存在着不少差异。在“危机”时期,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化。1763年前,宗主国基本上对殖民地“无为而治”,事少时还进行保护。法英争夺北美殖民地的“七年战争”爆发后(1756-1763年),宗主国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殖民地很大支持,结果宗主国取得北美霸权,殖民地也受到保护,但宗主国欠下庞大债务,因此决定对殖民地“严加控制”,增加税收,如“甜菜税”(1764年),印花税(1765年),茶叶税(1773年)和汤森税(1774年)等。一些殖民地人民在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开始“不购买行动”。殖民地开始组建“大陆议会”,向政府提出抗议和请愿,举行反英示威游行和武装反抗。在乔治三世的指使下,宗主国派兵镇压,双方发生“来克星敦”和“康科德”的兵戎相见,于1775年4月19日点燃了“独立战争”第一枪。战争打响后,殖民地人民在华盛顿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法国,荷兰和西班牙支援下,战争于1781年结束。1783年,英美双方在巴黎正式签订和约,宗主国承认十三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美国政府在费城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