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焦虑?
军事霸权开始出现松动
过去60年以来,美国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军事优势从来没有受到过严重挑战。“9·11”事件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东和中亚地区加强了军事存在。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1999年美国以280个军事基地和265万人的军事人员总数领先,在全球25个有最多军事基地的国家中列第一;2000年,美国军事基地总量比1990年减少了近30%,削减军事人员近50万,但是2005年仅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国的海外驻军就达到了26.5万。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俄关系的日益密切,美国开始担心自己在亚太的军事优势会逐步丧失。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明显加快了在美国军事界已经酝酿多年的重返亚太的步伐。今年初,美国国防部公布了“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报告”。近期,奥巴马总统又亲自访问澳大利亚,宣布向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派驻2500名美军。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非常明确,即主要防范中国和俄罗斯。美国2013财政年度国防预算在总体削减的情况下,对网络战、反导、太空作战等新型能力建设以及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加大了投入。美国亚太司令部2013财年预算比2012财年增加了4900万美元。美国的军事重心已经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了太平洋地区,从关注中东、中亚地区转向亚洲和亚太地区。
目前,在美国的主导下,一个针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正在成型。在日本,美军不但以协防名义继续使用现有军事基地,而且美日两国还在商讨进一步增强日本西南沿海地区岛屿的战备能力;在韩国,驻韩美军不但保留原有军力规模和军事设施,而且在半岛最北端的庆尚北道浦项港建设海军基地,使驻韩美军可直接威慑中国山东半岛和东部海疆;在菲律宾,继2003年美军短暂进驻苏比克湾之后,双方最近又签署一项美菲军事合作协定,美军将在菲沿海19个省份的军事基地拥有自由进入权和长期驻扎权;在越南,双方去年已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美军对越南海陆军及海岸警卫队提供军事培训支持;在印度,2005年印度在美军退出缅甸之后便开始同其展开“反恐、反海盗、反走私、人道主义救援”等合作。2010年以来双方多次成功举行军事演习。2011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印期间,双方签署了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后勤供应支持协议》;在蒙古,2010年以来,美国加速对蒙古国的政治争取和军事渗透。
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尽管也有所加强,但主要是为了防范俄罗斯。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帮助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另一方面加强了在东欧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在后苏联国家的军事改革中,美国和北约大力倡导按照西方国家的治军思想和作战要求进行军队改革。例如乌克兰军队的改革目标就是北约化和西方化,乌克兰从2008年开始实施军事改革,准备将“常备兵”缩减到9.6万,“预备役”扩充到12万人,改革后的乌克兰军队将主要与北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