焮属于五行属什么?
“焮”,《说文》写作“焮”,注释为:热气。从火,辛声。 《康熙字典》解释这个字的时候引用了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二·正字》:“‘焮’今只作‘焮’。《周礼》、《礼记》并云:‘燎焚’,注谓‘燎而燔之’。又云‘炽燎’,注曰‘积柴,焚而扬其烟’也。盖‘炽’、‘熾’古音相近,‘热’、‘爇’同声,故有此误,其字本作‘焮’。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熾”字的问题;二是古汉语“同音字”的错误。 “熾”字的繁体是“熾”,简体是“熾”,这两个字现在通用,但是起源是不一样的。“熾”字左边是个“示”旁,意思是“盛大的祭祀”,表示这个字跟仪式有关,右边是个“禺”,读作yù。这个字在今天的汉字里不常见了。
但“燄”,今天写的简体是“焰”,这个字就是由“熾”字演化而来的,读音一样。《说文》中对这个字的解释便是从“熾”而来。 另一个字“焱”,《说文》中没有收录,解释和“燄”相同。 “焱”字左边是“火”字旁,意思便跟“火”有关。
关于“炽”与“熾”的字形演变如下所示: 通过上面的演变可以看出,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埶”(音yì)字表意,“禺”或“邑”字表声。最初的字形与“熟”字相似。 那么这两组字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呢?原因就在于古人将形近字混同了。如“熟”字和“熟食”的“熟”字,还有“爨”字和“炊爨”的“爨”字……这些字现在的普通话读音都一样,古文也有相通之处,所以古代就有人会将它们混淆。